上海,消失的公用“给水站”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消失的公用“给水站”分析

上海,消失的公用“给水站” 作者:胡伟祖 原文载:上海观察 ? 公用“给水站”,是上海棚户区居民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人们每天的吃水用水全靠它供应。偶而有一天,管理“给水站”的工作人员到时间不来打开“水龙头”,是会急煞老百姓的。 公用“给水站”是这样来的 ? 说起公用“给水站”,得先说说上海人的用水历史。 上海开埠前,人们都是“靠水吃水”,用水吃水都是靠河水、井水。当时,河水清澈,井水甘醇,人们逐水而居,用水吃水不会成为问题。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特别是西方列强在上海所占地皮的不断扩张,城区人口激增,用水吃水也就成为问题。清光绪元年(1875年)3月,经过多方寻觅考证,英国商人在上海杨树浦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采用地表水的自来水厂。清光绪九年(1883年)8月1日,上海开始有了自来水,但只供应时称“租界”内的商家和居民使用。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起,水厂经多次扩建和改造后,产水量增加,成为当时远东第一大型水厂,才逐渐向城乡其他区域延伸供水。清宣统三年(1911年),苏州河边上的闸北水电公司建成投产,开始向闸北境内南部地区供水,日出水量9000多立方米,可供应10万居民用水。 “给水站”的建立是和上海棚户区的历史连在一起的。上世纪40年代,大量流离失所的外省难民涌入上海,在市区周围搭棚聚居,在闸北、南市一带形成了大规模的棚户区。当时,上海的450多万人口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居住在这些棚户简屋中。有人戏称“上海成了一座被棚户区包围的城市”。棚户区在当时的上海被称为“下只角”、贫民窟,这里的居民大多没有受过什么教育,靠出卖劳力为生,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相当艰难。吃水用水主要还是靠河水井水,但随着人口大量增长,清洁水源日趋紧缺,食用不洁水源造成传染病暴发的情况时常发生。1946年,当时的民国政府开始在棚户区装接“防疫龙头”,但供水量极小,水费也比其他地区贵三四倍,居民用水非常困难。 1949年7月13日,上海解放不久,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就发布公告,改“防疫龙头”为“零售水站”,保证棚户区居民基本用水。随后,人民政府又从各方面关心棚户区居民的生活,从修路、通电、引水等多方面改善这些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限于当时居民的房屋条件,自来水还无法实现入户进室,于是,就想办法在棚户区相对空旷的地方,建立公用“给水站”,集中向居民供水。当时确定,大约以150米为半径、 200户居民为单位,建立一座公用“给水站”。从1950年6月到1956年底,仅闸北区域内就先后建立公用“给水站”321座,受益居民23.8万人。以后,随着区域内人口的增长,到1979年,闸北全区已有公用“给水站”594座,基本保证了棚户区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 解放初的公用给水站。 ? ??图片来源:网络 “水筹”、大水表和“铁罐头” ? 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棚户区的房屋密度还不是很挤,公用“给水站”一般选在弄堂里或马路边。一块10多平方米的空地,砌个有盖的储水池,接入供水管和水龙头,挖好“阴沟洞”,铺上“水门汀”,再搭一间可以坐一个人的木头小亭子,亭子板壁上订一块白底红字的搪瓷牌子,上面写“给水站”三个字和阿拉伯数字编号,一座公用“给水站”就基本建好了。 刚开始的时候,公用“给水站”设有专职管理人员,俗称“看自来水的”,坐在小亭子里负责收“水筹”,看管用水。当时公用“给水站”的水价比较低廉,每立方水只要6分钱。人们用水,先要买好“水筹”,一种用竹子削成的长方形小竹片,上面烙有“给水站”编号的代币物。用水时,一根小“水筹”可以装满一桶水。桶也不分大小,各种各样的水桶,木头的、铅皮的、铁皮的、用火油箱改装的,只要你拿得出、装得满、拎得动、挑得起就行。对就地淘米、洗菜、汏衣裳用水估算的也不会很精确,“毛估估”收点“水筹”就行了。 70年代以后,木头小亭子撤掉了,专职看管自来水的管理人员也没有了,用于储水的大水池也敲掉了,代之而起的是在“水门汀”中间,竖一根半人高的大口径水管,下面用砖块水泥将四周围砌起一个石柱保护水管,上面用三通横接一根水管,水管两头分别装上“龙头”,用水就直接从“龙头”放水,比原来从储水池舀水方便和卫生。因为一座“给水站”只有一只“大水表”,没有了专职管理人员,水费改为按每户人家的实有人口平均分摊。一般由居民小组长负责,每月收到水费单据后,将总价除以总人数,得出每人需缴的金额,然后上门一家家收取,收齐以后再统一上交。 由于一座“给水站”有几百户家庭使用,每户家庭人数少的三四人,多的七八人,如果哪户家庭来了一个外地客人,住满一个星期,就要加算半个人,住满半个月,就要多算一个人。因此,每月计算、收取水费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再加上有些人家斤斤计较、有些人家因经济困难一时付不出等,纠纷时常发生。有的地区因为矛盾多,没有人肯干这件麻烦事,居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