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之诗词赏析练习.docVIP

鄂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之诗词赏析练习.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鄂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之 诗词赏析练习 一,阅读《木兰诗》完成任务 1,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2,文中“开我西阁……对镜帖花黄”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本文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3,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4,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5,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 ) A、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B、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二,阅读曹操的《观沧海》中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诗中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 ”写的是动景,“ ▲ ,写的是静景。 2,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4,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5,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6,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7,选出对曹操《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b A、这首抒情诗,句句写景,句句抒情,将眼前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雄姿,为全诗定下了慷慨悲壮的基调。“观”字统领全篇,以下都写观海所见。 C、前六句写实景,诗人从大处着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丛生”、“丰茂”则形象地描绘出岛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D、后四句是诗人丰富的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8、阅读曹操的《龟虽寿》,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3分) A、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中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句子,其中的“遗篇”就是指《龟虽寿》这首诗。 B、这首诗前四句是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管寿命多长,总有终结的一天。从反面揭示出人的精神面貌之重要。 C、诗的第五、六句从正面作喻,又与七、八句意思紧密相连,揭示了这首诗的中心,形成了诗的高潮;高潮之后,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把满腔热情凝聚于一个哲理之中。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与整首诗的内容并无关系,而是在配乐时加上去的。 三,阅读《饮 酒》(其五) 完成练习。 1,“心远”二字为全诗之诗眼,它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二字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3,陶诗的风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此中有真意”中的“此”是指作者的(  )生活,“真意”是指(  )。 四,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练习。 1.这首歌行体古诗借对暴风雨中茅屋的描写,表现了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怀。 2.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将自然环境的遭遇与社会环境的煎熬关联起来抒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用了双关手法的词是:__________。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句升华了全诗精神,说明诗人_________战胜了_______,______战胜了_____,表现诗人______________胸怀。 5,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 6,你认为此诗之所一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 7,这首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请各找一例。 8,思考:“归来倚杖自叹息”中,诗人在叹息什么? 9,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填空: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并

文档评论(0)

j43h9nh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