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赏景物形象类题目 景(写景诗中的景象)
学习目标:1、了解意象、意境、情感之间的联系,大致掌握鉴赏方法;
2、了解出题类型,掌握答题步骤,规范答题。
活动准备:
意象:“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人的主观情感。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和物。意象是具体的。
意境:“意”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作者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是空灵的。
鉴赏意象(意境):就是指把握意象或意境的特点(色彩、氛围、情调等),评价意象或意境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意义。捕捉意象、揣摩意象是分析意境的基础。
活动一:例题引路
例1、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答案】:(1)晚:归艘 钟声
例2、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
参考答案: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
小结:
景物鉴赏要求:
(1)、“诗中赏画”——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的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分析意境类。
在考查意象类的题目中,主要设问方式有:
1.诗中描写了某物(景物)的哪些特点?使用了什么手法?
2.两首诗均写了某物,但又有所不同,请具体加以说明。
3.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答题步骤:
1、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的特点。
2、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
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和效果。
考查意境类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即“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统一”。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主要设问方式有:
⒈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⒉提问变体: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
⒊解答分析:古代的诗人常常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同时注意写景的角度,或动静结合,或由远到近,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4、答 题 步 骤:
①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和写景的角度。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在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与原诗,二要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萧瑟凄凉、雄浑壮阔等,注意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的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用概述景物形象特点的词语: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