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知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 10gz3yw 学员编号:gzlt15 年 级:高一 上课次数:2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 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 何俊良2010-2-9 课 题 文言文实词 授课时间:2010年2月10日 备课时间: 2010年2月9日 教学目标 1.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讲评作业。 2.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3.文言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重点、难点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考点及考试要求 文言实词解释。 教学内容 一.检查作业并评讲 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文言文知识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断句、文言文翻译、文化常识 文言实词 常见文言实词120个(一词多义) 通假字:A.双声通假 B.叠韵通假 D.形近通假 E.其它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A.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作使动 B.形容词、名词活用作意动 C.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D.名词活用作状语 E.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F.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18个:而、 乎、 其、 且、 作、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则 者、 之、 与、 何、 乃、 若 3.特殊句式 (1)判断句:常见的有7种 (2)被动句:常见的有7种 (3)省略句:省略的形式5种 (4)倒装句:A.谓语前置 B.宾语前置 C.定语后置 D.介词结构后置 (5)固定结构:常见的有21种 4.断句 5.文言文翻译 6.文化常识 三.文言文实词 1.一词多义 【道】 1)怀其璧,从径道之(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 古之遗爱也(恩惠)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自称的谦词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如:“太丘舍去”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

文档评论(0)

j43h9nh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