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高频电路基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高频电路基础剖析

输出端的有色噪声等效为白噪声。 图中传递函数平方的特性曲线等效为矩形。 * * 晶体管中,电流是无数个载流子迁移形成的。 由于各载流子的速度不尽相同,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PN结的载流子数目有起伏,因而引起通过PN结的电流在某一平均值上下做不规则的起伏变化,这种变化引起的噪声被称为散粒噪声,它是电子流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或者说是电子的散粒性引起的。 电阻热噪声和散粒噪声是白噪声;分配噪声和1/f噪声是有色噪声。 1/f噪声的形成机理不甚明了,一般认为和半导体材料的加工,半导体材料性质,及外加电压均有关联。 IE发射极电流,Ico集电极反向饱和电流,IC是晶体管集电极静态电流。 q=1.6*10-19C为电子电荷量 ?0是低频共基电流放大倍数, ?是高频共基电流放大倍数。 * IG是栅极泄漏电流 以收音机和电视机来说,若输出端的信噪比越大,声音就越清楚,图像就越清晰。 * * 信噪比变坏的程度 * Na为网络内部有噪元件产生的噪声功率在其输出端的反映。 * * 输入信噪比只与信号源有关。 输出信噪比与负载无关。 * 输入信噪比只与信号源有关。 输出信噪比与负载无关。 * 匹配时,给出的功率最大,称为资用功率。 * * * 两个额定功率增益 * 公式推导中,假设各级电路的等效噪声带宽?f是相同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但是可以假设各级的噪声通带为网络的总噪声通带。 * Ri,接收机的输入电阻 * 低噪声系统,如卫星地面站的接收机,常用噪声温度描述。 * 例: 一个输入电阻为50?的接收机,噪声系数为 6dB,通频带为1MHz。当要求输出信噪比为1,接收机的最小有用信号功率和电压各为多少? * 2.4.4 噪声温度 实际网络用一无噪声网络和一噪声源等效。 设等效噪声电压是由信号源内阻Rs在一假想温度Te下产生的噪声电压 网络的噪声性能也可以用噪声温度来表示。 注意:网络的噪声温度不是该网络的实际物理温度,而是用以表征该网络噪声性能的一种假想温度。 * 噪声温度与噪声系数 网络的噪声温度与网络的噪声系数之间具有固定的转换关系 T0为系统的工作温度 * 级联网络的等效噪声温度 当网络内部噪声较大时,用噪声系数表示比较方便;当网络内部噪声较小时,用噪声温度表示有较大的优越性 前级的噪声温度越小,功率增益越高,则级联网络的噪声温度就越小。 * 天线噪声 接收天线位于接收机的最前端,并作为接收机的信号源,其噪声大小对通信质量有极大的影响 接收机天线的噪声除了其损耗元件所产生的热噪声外,还包含来自天空、大气的各种外部噪声,而且一般来说,后者远大于前者。 天线噪声特性一般用天线噪声温度描述 * 对天线噪声的抑制 对噪声的抑制措施 低温 提高天线增益和方向性 调整天线方位,避免强噪声源 * 减小噪声系数的措施 选用低噪声器件和元件 选用rb′b小,f?高,噪声系数小的晶体管 选用场效应管(GaAs FET) 谨慎选用电阻元件,选用金属膜电阻 选择合适的信号源内阻 信源内阻有最佳值,使噪声系数最小 * 减小噪声系数的措施(续) 选用合适的放大电路 共发-共基放大器和共源-共栅放大器是低噪声电路(低噪声,高增益,高稳定度) 正确选择晶体管放大器的直流工作点 对不同的信号源内阻,最佳工作点是不同的 * 减小噪声系数的措施(续) 选择合适的工作带宽 通频带尽量窄以减小噪声,通频带足够宽以保证信号的不失真 降低放大器工作温度 热噪声是主要来源之一,所以降低接收机前端主要器件的工作温度,对减小噪声系数是有意义的。 如卫星地面站接收机中的高放,设备被制冷到20K-80K 合适的级联 * 电抗近似相等 * 空载Q为某个谐振(工作)频率下的储能和耗能之比。 * * 谐振回路Q值中的角频率应为谐振频率。 线圈的Q值为不同工作频率下的储能和耗能之比。 电阻等效为并联型式的等效电路 * * 信号源输入不同的频率信号,输出可以实现选频功能! * 功率之比取对数为10lg;电压之比取对数为20lg,功率之比和电压之比用分贝表示的结果一致。 接入系数永远小于1。 谐振时,流入电抗的电流远大于流入电阻的电流。 * L1与L2是各自屏蔽的, 没有互感耦合作用。具有互感的线圈情况,参考书. 自耦变压器阻抗变换电路:阻抗变换为匝数比的平方. * 当回路发生并联谐振时,从回路的任何两点看进去都谐振于同一个频率。 等效变换后,因电抗的值近似不变,所以谐振频率近似相等。 * 将并联视为串联。 低Q值的情况可通过串并联精确转换求得谐振频率。 * 阻抗变换的每一步都可以认为对信号调谐。 * 单回路谐振特性相对理想特性差,因此需要耦合谐振回路来改善。 * 耦合振荡回路的曲线与单一谐振回路谐振曲线方程相比,相对抑制比α不仅是ξ的函数,也是?的函数。 ?是耦合因数,与耦合系数K呈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