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软件学院简介
【学院基本情况】
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200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正式成立,同年12月被教育部和发改委批准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精英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毕业生综合能力获得业界普遍认同。被教育部批准为“特色专业”建设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软件工程学科队伍现有教师3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讲师11人,博士生导师11人。师资队伍中,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69%,34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在海外著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人才。
2006年以来,软件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0多项,科研经费近4000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在国际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6项;出版学术专著11部。
软件学院建立了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指导委员会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有人次作了国际会议的大会特邀报告,是个国际合作计划的中方代表接待海外学者人次,有人次出国进修访问
【毕业生去向】
软件学院历届毕业生均受到国内外著名IT企业的普遍欢迎,在参加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中,逾半数的同学直接进入世界500强公司的研发中心、国际一流软件企业,主要从事与软件相关的研究、开发、咨询、服务等工作。
软件学院毕业生一直保持良好的就业竞争力,即使在全球经济遭受金融海啸沉重打击之际也不例外。历届全日制硕士毕业生的月平均起薪始终保持在8000元以上,且有逐年走高的趋势;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队伍的骨干。逾九成毕业生成功落户上海,几乎所有毕业生在华东地区就业。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毕业生,已经成为人才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科方向】
一、形式化方法方向
形式化方法是软件学院的传统研究方向,在孙永强教授的长期坚持下,该方向的研究一直处于国际水平。学科带头人傅育熙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亚洲软件基础学会委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指委计算机专业分委会副主任、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负责过973一级课题、863重点等二十多个省部级项目, 目前负责一项自然基金重点。
该方向现有教师6位,其中4位为教授兼博导,其研究领域涉及程序语言、计算模型、模型验证、算法、可靠性。在程序语言理论领域,解决了l-演算、p-演算和ambient演算之间关系的两个公开问题;在程序语义领域,提出了统一的模型理论;在模型验测领域,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自动机模型检测方法。这些结果发表在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IEEE Transactions、Mathematical Structures in Computer Science、ICALP、CONCUR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团队的研究能力与国际同领域团队接轨。
2006年以来,形式化方法方向的教师先后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如APLAS 2010)、多个国际会议(如ICSE 2006、CONCUR 2011)的程序委员会成员;一人担任国际著名期刊Mathematical Structure in Computer Science的编委,一人担任国际学术期刊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的副主编。与十年前相比,该方向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显著提高。
下设实验室:
BASICS实验室/
二、软件工程技术方向
该方向致力于软件工程和相关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有教授/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其中有3人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学术带头人赵建军教授在面向方面软件工程、软件架构、并发程序分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相关论文被他引700余次;其在软件体系结构复杂性度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在Pressman所著的著名软件工程教科书 (Software Engineering -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中设有专节论述。沈备军副教授担任IEEE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 第三版)的联合主编,为中国首位IEEE认证的软件专家(CSDP)。
2006年以来,该方向的教师在软件工程著名杂志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上发表论文1篇,在著名会议ASE、ISSTA、ICSE、AOSD、FASE、ICSM、ICST、ISSRE、ICSP、PASTE上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