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徽因如梦11.1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课徽因如梦11.12剖析

第二课 徽因如梦 众所周知,林徽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才女,她的才华、美貌和气质,她的经历、成就和际遇,赢得了同时代的、后来的和当今的文学人士、艺术人和普通人的赞叹、钦佩和惋惜。她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她的成就是多领域的。她在文学和诗歌方面的建树使她享誉文坛,她在建筑和美术方面的成就使她成为中国第一位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建筑家。 一、少女闺中不识愁 学成伴读诗与画 1904 年 6 月 10 日,林徽因出生在杭州陆官巷一座青砖大宅中,林家是当地有名的官宦世家。从小,林徽因就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5岁时,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 岁时,移居上海,入上海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 年,林长民任职北洋政府,将全家迁往北京,林徽因转入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林徽因对传统文化有着极深的修养,这对她后来在建筑学、美学和诗文创作方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16 岁时,林徽因随父亲游历欧洲各国,增长见识,并且在游历中,受邻居女建筑家的影响,对建筑学产生兴趣,找到了人生目标—做一名建筑学家。 青年时代的林徽因就在数学和绘画方面展现出不凡的天赋。1924 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她改入该校美术学院,而主要选修建筑系的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1927 年夏,林徽因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清朝的进士,曾在浙江金华、孝丰等地任职。父亲林长民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长诗文,工书法,为民国初年“立宪派”名人,著名的学者,曾任国务院参议、司法总长、国宪起草委员会委员长。林徽因的表叔父就是在狱中写下《与妻书》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 二、梁上君子 林间美人 1918年,14岁的林徽因与17岁的梁思成初次见面。1924年,梁思成从清华学堂毕业,两人在父辈的安排下一同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婚礼。婚后,梁思成对爱妻呵护备至,林徽因对丈夫也是照顾有加,两人沉浸在幸福甜蜜中。学成回国后,夫妻二人举案齐眉,共同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梁思成的才华并不逊于徐志摩和金岳霖。他在建筑学方面的成就足以让林徽因不后悔她的选择。只不过,梁思成没有那样轰轰烈烈,他将他的感情完全融入到每一天的朝夕相处中,融入到工作上每一次激烈讨论中,融入到病榻旁不离不弃细心照顾中……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也是无私的,这体现在她对林徽因无条件的信任和包容中。 梁思成, 1901年4月20日出生日本东京,是他父亲梁启超因“戊戌政变”失败后亡命日本的第三年,原籍广东省新会县。1924 年,梁思成赴美国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927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建筑硕士学位 。离开哈佛到欧洲考察建筑 ,1928年,梁思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建筑系,任系主任和教授。 三、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1928年林与梁回国,来到东北大学建筑系执教,林徽因教与建筑有关的学科。同年,梁思成等人成立了“营造事务所”从事建筑研究,同时承揽建筑工程。林徽因参加所有的设计,设计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白山黑水”图案。 1931 年,林徽因和梁思成辞去东北大学的工作,加入了由梁思成等人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至1937年7 月抗日战争爆发期间,营造学社成员主要做了两件意义非凡的工作:一是以故宫建筑群为样板,以故宫内的工匠为师,参考民间建筑则例,编成第一本以现代科学观点、方法、语言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造的读物———《清式营造则例》。这本书的出版破解了古代工匠们的千年密码;二是以河北蓟县的唐代建筑独乐寺为开端,对华北、山西、河南及江浙的 1823 座古建筑做了实地测绘考察,并对故宫进行了全面的测绘,出版了《中国建筑参考图集》10集。林徽因协助丈夫梁思成做了大量的工作,逐渐使学社成为在中国和世界享有声誉的学术组织。 为了抢救掩埋荒野、即将被遗忘的珍贵古建筑,完成《中国建筑参考图集》的出版,林徽因和丈夫一起远赴穷乡僻壤、荒寺古庙,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地实地考察、研究、整理。从1930年到1945 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走遍了中国 15 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古建筑物两百余个,获得了许多远溯唐宋的发现,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人的认识并加以保护,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梁思成夫妇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林徽因还写下了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合著。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梁思成一家先避难到了长沙,接着又辗转来到了西南的昆明、重庆。因为战乱动荡、物资匮乏,物价飞涨,梁家的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