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升清祛浊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所致肝功异常的临床研究.doc

健脾升清祛浊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所致肝功异常的临床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健脾升清祛浊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所致肝功异常的临床研究 王小强 (怀柔区中医医院 101400)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升清祛浊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所致肝功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肝功异常的患者204例,等距随机分为治疗组135例和对照组69例,两组均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治疗组予口服健脾升清祛浊法汤剂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葡醛内酯、B维生素、维生素C治疗,治疗期间监测转氨酶和血脂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转氨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脾升清祛浊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所致肝功异常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健脾升清祛浊法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功异常 临床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转氨酶活性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研究发现,胰岛素分泌异常脂肪肝。±16.2)岁;发病时间平均(12.25±3.43)年。对照组69例,男41例,女28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54.6±15.3)岁;发病时间平均(11.25±3.2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1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草案)》[1]临床分型诊断:①有易患因素如: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女性等;②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酒精量每周<40g;③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Wi l s o n病、全肠外营养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④除原发病表现外,可出现乏力,肝区隐痛等症状,可伴肝脾肿大;⑤血清转氨酶可升高,常伴G G T、T G水平增高;⑥影像学表现符合轻、中度脂肪肝。影像学诊断:①B超表现为:a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b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肝内管道结结构显示不清,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 1.3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3.1纳入标准 ①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周岁。1.3.2排除标准 ①除非酒精性性脂肪肝外其它类型脂肪肝患者;③年龄小于18周岁,高于70周岁者;患者因严重心脑肾并发症或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治疗者;⑤明确诊断有精神疾患者。 2.治疗方法 按等距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单对照组,随机比例为2:1,治疗组135例,对照组69例。两组均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治疗组予口服健脾升清祛浊法汤剂治疗,基本方药为:生黄芪、党参、苍术、白术、茯苓、葛根、荷叶、丹参、生山楂、柴胡、五味子、佩兰、茵陈、焦栀子;根据临床四诊合参,给予适当加减。日2次,早晚分服。对照组予口服葡醛内酯、B维生素、维生素C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血生化指标:ALT、AST、GGT、TC、TG[2]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①临床控制:症状消失,ALT,GGT等检查正常;②显效:③有效:④无效:。TC、TG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 4.结果 4.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 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 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N 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控显效率 N(%) N(%) N(%) N(%) % % 治疗组 135 15(11.1) 42(31.1) 58(43) 20(14.8) 85.2 42.2 对照组 69 4(5.8) 15(21.7) 31(45) 19(27.5) 72.5 27.5 表3表明:两组疗效评估:有效数的比较,P=0.029 0.05,说明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控显效数的比较,P=0.04 0.05,有统计学意义。 4.3两组治疗前后转氨酶及血脂水平的比较 4.3.1两组治疗前后转氨酶水平比较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转氨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并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转氨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转氨酶水平,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健脾升清祛浊法能更好的使患者转氨酶水平达标。见表2。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转氨酶水平( x±s ) 组别 ALT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sdmlwz1v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