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身免疫性肝病2016创新
自身免疫性肝病 定 义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重叠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及自身反应性T细胞致肝脏炎症性病变 致病因素:1.遗传;2.分子模拟(公认自身抗原: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和微粒体细胞素P450IID6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表现 女性多见(4:1),发病高峰51岁(我国) 慢性迁延性病程。类似病毒性肝炎症状(乏力、纳差、厌油、黄疸),早期可仅表现为关节痛和皮疹,后期门脉高压体征 肝外:发热伴急性游走性大关节炎、闭经、皮疹等 约25%的 AIH患者表现为急性发作 合并疾病 桥本甲状腺炎(10% ~ 23% ) 糖尿病(7% ~ 9% ) 炎症性肠病(2% ~ 8% )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2% ~ 5% ) 干 燥 综 合 征(1% ~ 4% ) 银屑病(3% ) 系统性红斑狼疮(1% ~ 2% ) 实验室检查 1. 生化呈肝细胞损伤型改变:ALT、AST升高明显(*其水平正常或轻度异常不一定等同于肝内轻微或非活动性疾病,也不能完全排除 AIH) 2. 免疫学:高γ球蛋白血症,IgG升高明显(*可反映肝内炎症活动程度) 3. 自身抗体:ANA、SMA、anti-LKM1(抗肝肾微粒体抗体)、anti-LC1(抗1型肝细胞溶质抗原抗体)等。常规自身抗体阴性却仍疑诊 AIH的患者进一步可测anti-ASGPR、pANCA、 自身免疫性肝炎 病理 界面性肝炎 淋巴细胞性碎屑样坏死 门管区周围肝炎 肝硬化形成 治疗 1.优先推荐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 : 泼尼松30-40mg/d,4周减至10mg/d维持 + 硫唑嘌呤50mg/d或1-2mg/(kg.d) 2.单独疗法: 泼尼松40-60mg/d,4周减至20mg/d维持 3.其他替代药物: 布地奈德+硫唑嘌呤(减少激素副作用)替麦考 酚酯(MMF)、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 4.肝移植 治疗2周,血生化改善 治疗3-6月,组织学改善 2-3年,完全缓解 建议:免疫抑制治疗至少持续96周 注意副作用: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 硫唑嘌呤——骨髓抑制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胆管上皮细胞损伤机制: 1.体液免疫:线粒体抗体(90-95%) 2.细胞免疫:特异性T细胞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临床表现 早期瘙痒、乏力症状 胆汁淤积表现 中晚期肝硬化、门脉高压表现 脂肪泻、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 常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SS(80%)、桥本氏甲状腺炎(25%)、SLE、溶贫、ITP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临床前期:AMA(+),无症状,肝功能正常 肝功能异常无症状期:20-60%无症状,因血清ALP升高而检测AMA确定诊断 肝功能异常症状期 肝硬化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中度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肝酶:ALP、GGT升高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以IgM增高为主 AMA(98%),滴度大于1:40 esp.AMA-M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理: 肉芽肿性胆管炎,主要累及中等胆管 早期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 晚期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诊断 存在胆汁淤积的生化证据,以ALP升高为主,超过6月 AMA阳性 肝组织学检查:为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及小叶间胆管破坏 肝穿并非必要 如血清 AMA 阴性 ,需行胆管成像排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部分患者AMA持续阴性。 常被描述为“ 自身免疫性胆管炎”,这些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其他自身抗体,如抗 gp210 抗体(预后差)、抗 P62 抗体和抗spl00 抗体等,现被认为是 PBC 的亚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治疗: 熊去氧胆酸(UDCA):唯一推荐,13-15mg/(kg.d)。减少内源性胆汁酸的肝毒性,保护肝细胞膜,且可减少HLAI类和II类抗原分子在分子在肝细胞膜上异常表达,兼免疫调节作用 其他:布地奈德、硫唑嘌呤、环孢素、秋水仙碱等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临床表现: 男性多见(65%),任何年龄段 波动性黄疸、瘙痒、腹痛、乏力,也可无任何症状 常伴胆系感染 常伴发IBD(75%),UC明显多于CD。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实验室检查: 肝酶:类似PBC 30%高丙球蛋白血症,以IgM升高为主 免疫学指标: ANA、抗SMA、AMA阳性者少见 45%-70%ANCA阳性且与胆汁淤积程度平行 影像学:胆管造影见多灶性狭窄和肝内外胆管念珠样改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