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鹿原》诞生记
2012年09月20日09:54 来源:时代周报
《白鹿原》终于上映了。尽管最终登台的是个阉割版,但将曲折蜿蜒近20年,在最近数月中抵达高潮的戏码置入历史当中来看,恰是一出更为精彩的秀。
根在剧本?
电影《白鹿原》打一开始,就是奔着中华史诗巨作而去的。自1993年陈忠实出版小说《白鹿原》以来,编剧芦苇就是电影《白鹿原》最积极的推动者,陈忠实对他说“只要能够拍出《霸王别姬》、《活着》一样的水准就可以”。这两部名留影史的电影,芦苇都是编剧之一。
1992年6月,《当代》杂志首次连载《白鹿原》。1993年1月1日,《霸王别姬》在香港上映,同年获得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当年7月,也就是《白鹿原》小说单行本出版一个月后,时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吴天明与陈忠实签下授权书,加上编剧芦苇,“三个人满怀热情地准备把这部小说拍成电影”。当年底,某位领导将《白鹿原》与《废都》列入禁拍作品,西影厂计划搁置。次年,《活着》拍摄完毕,获得1994年法国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内地遭禁。
回望历史,《白鹿原》与《霸王别姬》、《活着》诞生自同一时代,只是三者命运各不相同。
沉寂近十年后,2002年,因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李建国希望“把陕西做成影视大省”并点名,西影厂买下《白鹿原》版权,拍摄预算定为2500万元,芦苇任编剧,此时离职许久的吴天明已不在西影厂领导的导演考虑之中。2004年,芦苇因为喜爱电影《惊蛰》而力荐王全安执导《白鹿原》。2005年,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牵头研讨《白鹿原》剧本,据芦苇接受东方早报(博客,微博)采访称,此前他先后给西影厂发去两版剧本,会议上所研讨的剧本却并非自己所写,亦未署名。导演王全安则对媒体表示,芦苇两稿剧本均未通过,自己不得已花去16天赶出剧本,并通过审查。当时情况究竟如何,至今媒体没有得到第三方证明。芦苇在研讨会现场未提出质疑,为《白鹿原》上映后增加了一道议题。
因为资金问题,2005年西影厂将项目转卖给了某民营文化公司—这些年,正是国有电影厂日益没落,国产大片雄起,民有资本大举进军影视的时代。2004年张艺谋推出《十面埋伏》,2005年陈凯歌推出《无极》,也正是这两位拍摄出《活着》和《霸王别姬》的名导,先后回绝了芦苇的邀请,没有接手执导《白鹿原》—由于该民营文化公司存在资金、诚信、控制欲等多方面原因,2005-2007年,王全安和芦苇先后退出《白鹿原》剧组,两人合作拍摄的《图雅的婚事》于2007年1月斩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伤在删节?
直至陕西旅游集团伸出橄榄枝,《白鹿原》才重见曙光,它的复生,依托的也是市场对“文化旅游”的热情—陕旅2007年投资的大型历史实景剧《长恨歌》就切实拉高了华清池的旅游热。2010年,陕旅成立陕西白鹿原影业公司,独立投资,预算从8000万追加到1.2亿元(另一说为1.5亿元),媒体报道称:“为了保证拍摄效果,陕旅基本上买下了陕西合阳的南长益村,并且大兴土木,一比一建设白鹿村。”
在《白鹿原》纪录片《将令》中,导演王全安介绍了拍摄这部“史诗巨片”的信心来源之一:“以往我们会围绕着叙事主体来进行刻画,别的东西作为陪衬铺垫,这次刚好是反的,就是重建一个扎实的历史场景,然后我们在里面去纪录、拍摄。”这或许也是王全安面对电影《白鹿原》的票房时相对坦然的原因之一,投资方更加看重的是《白鹿原》上映后对“白鹿村”旅游的广告效益。这种名电影+景区的合作模式在近些年绝不鲜见,许多项目直接由地方政府牵头。王全安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虽然自己并不满意,但从合作方和商业的角度出发,《白鹿原》即便遭遇审查,也应该上映。
此时横亘在《白鹿原》面前的不再是资金。根据媒体报道,从2011年9月《白鹿原》第一次送审到2012年4月7日通过审查,整整7个月的时间内“退回—删改—再送审—再退回—再删改—再送审—再退回”成为了不断重复的场景。《白鹿原》的时长,也从5个小时的初剪版,到220分钟的试映版,到160分钟的柏林电影节版,扩充至175分钟的香港电影节版,最终缩减至定于9月13日全国上映的156分钟“龙标版”。
就在距离原定上映日仅剩2天的9月11日,发行方称因为“字幕技术原因”紧急叫停《白鹿原》,正在某网站进行宣传的王全安反而被记者告知情况,只得说“我们已经等了这么久,再等几天也不是问题”。当天,制片人王乐接到陈忠实电话,“70岁的老人在电话里哭了起来”。对于命运多舛的《白鹿原》在上映前夕的“跳票”,媒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2012年9月15日,距离小说《白鹿原》首次亮相过去了整整20年又三个月,电影《白鹿原》终于在部分城市与内地观众见面。
口碑两极
上映后,关于《白鹿原》的最大新闻,莫过于通过网络爆出“推迟上映博同情”的消息。“《白鹿原》上映内幕已查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