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包裹体知识点
包裹体的相及组合,各个组合反应什么?
答:固相、液相(SO42-, CO32-, HSO4-, HCO3-,HS-…)、气相(CO2、N2、CH4、H2S, C2H6, C3H8、SO2, CO, H2, O2, NH3等)。
H2O-CO2-NaCl±CH4包裹体、富H2O-NaCl溶液包裹体、富CO2的包裹体、H2O-CO2-NaCl(9%)包裹体。
CO2-CH4体系、CO2 体系、H2O-NaCl体系、简单水溶液体系、
名词解释
答:包裹体的分类:原生(P):与主矿物同时形成,包裹的流体可代表主矿物形成的流体和物理化学条件。常为孤立状或束状分布,有时呈平行生成带分布;
次生(S):主矿物形成之后沿矿物裂隙进入的热液在重结晶过程中被捕获,常沿愈合的裂隙分布。假次生(PS): 矿物生产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晶体发生破裂或形成蚀坑,成矿母液进入其中,经封存愈合形成的包裹体。由于晶体的继续生长,这种包裹体分布在晶体内部。沿愈合的裂隙分布但不切穿整个晶体。
初熔温度(Te): NaCl -21.2 ℃
?? KCl -10.7 ℃
?? CaCl2 -49.8 ℃
?? MgCl2 -33.6 ℃
?? NaCl-KCl -22.9 ℃
?? NaCl-CaCl2 -52.0 ℃
?? NaCl-MgCl2 -35.0 ℃
包裹体爆裂:当温度升高包裹体达到均一后,若再继续升温,包裹体的内压急剧上升,当内压大于包裹体腔壁所能承受的压力时,包裹体发生破裂,同时发生噼啪的响声。可将发出大量响声时的温度记录下来,这个温度称之为爆裂温度。
均一温度(Th):
盐度:水合物熔化温度(盐度)。相变与NaCl-H2O体系类似;回温后也有水合盐的生成;需用初熔温度确定体系性质;盐度用NaCl wt%表示。
冰点温度:最后一块冰晶熔化消失,即为测得的冰点。
子矿物:碳酸盐(方解石, 文石, 白云石)硫酸盐(硬石膏, 石膏, 重晶石…)
磷酸盐、氯化物。
流体沸腾:
不混溶:流体不混溶–两个性质成分不同的流体分离-常温下油水分离- 过程: 减压和/或降温、沸腾– 液态状的水转化成气相- 过程: 减压和/或加温、退变质沸腾–液态状的水转化成气相- 过程: 减压和/或降温
水合盐:
冷冻法:是研究包裹体流体体系成分和盐度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将包裹体样品放置在冷台上通过改变温度,观察包裹体中发生的相变,再与已知流体体系的实验相图进行对比,来确定包裹体流体所属体系及流体成分。
均一法:包裹体所捕获的流体呈均匀的单一相充满着整个包裹体空间。随着温度下降,流体(气体或液体)的收缩系数大于固体(主矿物)的收缩系数,包裹体流体
将沿着等容线演化,一直到两相界面的位置,如果原来捕获的是大于临界密度的流体,则分离出一个气相,气体很快逸出,由于表面张力在有利位置形成球形的气泡;如果原来捕获的是小于临界密度的富气体流体,则气体在流体中将凝聚出一个液相,形成具有一个大气泡的两相包裹体。
将具有气液包裹体的光薄片放在热台上升温,于是可以相继看到一些可逆的相变化的现象。首先看到的是随温度的升高气、液相的比例发生变化,而当升到一定温度时,就发生了相的转变,即从两相(或多相)转变成一个相,也即达到了相的均一,这时的温度,即为均一温度(也叫充填温度)。
“卡脖子”: “卡脖子”包裹体群是指已形成的包裹体,在后来的重结晶作用影响下,被分离成二个以上包裹体的总称
部分均一温度:
测温盐度:
? 包裹体中出现石盐子矿物表明气盐度很高( 26wt.%),应根据石盐熔化温度估算包裹体的盐度。
? 包裹体中的金属子矿物(如黄铜矿等),可以是真正的子矿物,也可以是偶然捕获的矿物,但通常不透明子矿物即使是真正的子矿物,加温后也不熔化。
? 对含CO2包裹体来说,气部分均一温度不会31.1℃;部分均一至液相还是至气相,取决于其密度。
4、流体包裹体基本假设:a. 捕获在包裹体内的物质为均匀相-均一体系;b. 包裹体的体积未发生变化-等容体系;c. 捕获后未发生物质的渗漏或逃逸-封闭体系;d. 压力对流体的效应已知或可以忽略;e. 包裹体的形成原因可以确定;
f.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可以精确的测定。
包裹体矿床研究
从流体包裹体研究探讨金属矿床成矿条件2003年 矿床地质 芮宗瑶
1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成矿流体分类方案,并评述了我国若干典型金属矿床的研究状况,由此探讨了金属矿床的形成机制。
本文所说的成矿流体是与成矿有关的能流动的物质。
2卢焕章(1997)认为,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