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卷耳》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雎》、《卷耳》ppt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毛诗传》:陟,升也。崔嵬,土山之戴石者,虺隤,病也。姑,且也。人君黄金罍。永,长也。 《诗集传》:赋也。陟,升也。崔嵬,土山之戴石者。虺隤,马罢不能升高之病。姑,且也。罍,酒器。刻为云雷之象。以黄金饰之。永,长也。 此又托言。欲登此崔嵬之山,以望所怀之人,而往从之,则马罢病而不能进。于是且酌金罍之酒,而欲其不至于长以为念也。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毛诗传》:山脊曰冈。玄,马病则黄。兕觥,角爵也。伤,思也。 《诗集传》:赋也。山脊曰冈。玄黄,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兕,野牛。一角青色。重千斤。觥,爵也。以兕角为爵也。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毛诗传》:石山戴土曰砠。瘏,病也。痡,亦病也。吁,忧也。 《诗集传》:赋也。石山戴土曰砠。瘏,马病不能进也。痡,人病不能行也。吁,忧叹也。尔雅注,引此作盱。张目远望也。详见何人斯篇。 译文    茂盛鲜明的卷耳菜,采来采去不满筐。   叹息想念远行人,竹筐放在大路旁。   登上高高的石山,我的马儿已困倦。   我且斟满铜酒杯,让我不再长思念。   登上高高的山岗,我的马儿多踉跄。   我且斟满斗酒杯,但愿从此不忧伤。   登上高高的山头,我的马儿已难行。   我的仆人疲困不堪了,多么忧伤啊。 赏析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一、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与二、三章相差很大。可称为单行章断,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 赏析 一、本诗善于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旅途的艰难是通过对山的险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来的: “崔嵬”(叠韵)、“高冈”(双声)、“砠”等词语。 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的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本诗用了“隤”、“玄黄”、“瘏矣”等词语。 三、描摹山、刻画马都意在衬托出行者怀人思归的惆怅。“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以酒浇愁,便是正面对这种悲愁的心态提示。 四、全诗的最后是以一种已类化的自问自答体收场的:“云何吁矣!”它既是对前两章“不永怀”、“不永伤”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的总结,点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写作特色 一、表现手法 赋的使用 二、韵律和谐: 1、 运用重言(采采) 2、运用双声(高冈) 3、运用叠韵(虺隤) 根据大家对于中国的古典诗歌了解,大家能说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吗? 想想说说 古体诗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 《楚辞》(骚体诗) 汉乐府、古诗 魏晋南北朝五言诗 以五言诗为主 近体诗 唐诗 宋词 元曲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定。本只称《诗》,后世才称为《诗经》。现存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 (160篇) 、《雅》 (105篇) 、《颂》 (40篇)三大类,它们都得名于音乐。大多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诗经》为五经之一,其余为《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 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风”:“风土之音曰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160篇. “雅”:“朝庭之音曰雅”“,是朝庭里的乐歌,分 “大雅”和 “小雅”.”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 105篇. “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40篇.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朱熹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现在的解释 赋就是铺陈直叙。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