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16-2017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VIP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16-2017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牟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官吏向民间非法索取财物)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戏痴李老三 韦名 锅城人好戏,由来已久。城志载:“梨园婆娑,无日无之……举国喧阗,昼夜无间。” 早年,凡城里庙会、祭祀或富人家红白喜事,无不搭台唱戏。当年的锅城,戏是无日不演,看戏呢,更是通宵达旦。 可自锅城人热衷于办企业挣大钱,过上快节奏的生活,慢节奏的戏也几乎无人问津。 城南李老三却热衷依旧,不仅爱听,更爱唱。 李老三,原名李阿山,最喜潮剧《柴房会》,因钦敬戏里正直、善良、诙谐的李老三而改名。 《柴房会》是一出经典潮剧,讲的是和锅城一样的小城一小商人李老三夜宿客栈柴房,半夜遇鬼魂莫二娘,正直善良的李老三怜莫二娘的悲惨遭遇,毅然助其复仇的故事。 “为生计,走四方,肩膀作米瓮,两足走忙忙……” 这是《柴房会》主角李老三的开场白,李老三念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 年轻时,李老三唱《柴房会》,身兼二角。一会是声音宏亮朴实、字正腔圆的男声念白: “红眠床白蚊帐,有被又有褥,今晚真享福。” 一会又是悲戚戚、哭啼啼的女声唱: “可怜奴有冤仇未雪,死为冤鬼目不暝。求大哥助一臂,替我伸冤感恩义。” 李老三早年听遍了四邻八乡演的《柴房会》,看完回家后,又学又评,十足一个戏痴。 戏痴李老三足足等了三十年,找了一个同样是戏痴的女人。女人喜听喜看却不会唱。闲暇时,李老三一字一句教女人学念唱。 低矮的泥砖房里,常常听到《柴房会》精彩唱段。 女:奴本是太平县莫家庄人氏,莫二娘是妾的名字。幼年不幸双亲丧,丢下奴孤苦无依。 男:在富家为奴不如牛和马,我也曾尝过这辛酸苦涩味。 …… 清汤寡水的日子里,女人和李老三夫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