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德辉与《四部丛刊》出版.pdf
墼型塑! 竺竺b塑塑坐! 兰旦塑塑!
叶德辉与《四部丛f
:.t^u-
施建平 i-掣il
(苏州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苏州,215104
[摘要]叶德辉不仅是一位版本目录学家,更是一位古典文献的整理出版大家。叶在中年返苏编纂《吴中叶氏族谱》、自费整
理出版乡贤遗文乃至各种典籍,晚年寓居苏州、发起并主持《四部丛刊》出版,充分表明了他对中国古典文献的高深造诣和对国学的
无限热爱,叶不遗余力地搜求、出版古典文献的自觉行动,充分体现了一代名儒的文化自信和学术良知~
[关键词l叶德辉 出版文化自信四部丛刊 古籍国学
是少之又少。谢国桢在文中把叶德辉与陆心源、杨守
一、文化自信使叶德辉成为20世纪初“新旧交替”
敬、缪荃孙、罗振玉、王国维、张元济、傅增湘等人相提
之际传承国学的先驱
并论,可见至少在版本目录学领域对他还是肯定的。
1922年,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在日记中慨叹: 陆心源是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著有《潜园总集》
“现今中国的学术界真是凋敝零落极了。旧式学者只 《酾宋楼藏印》《干甓事古砖图释》,并出版了《湖州丛
剩王国维、罗振玉、叶德辉、章炳麟四人;其次则半新半 书》等,但其在校勘、刻书方面的建树远不如醑宋楼的
旧的过渡学者,也只有粱启超和我们几个人……”H3显 15万藏书有名。而杨守敬以考证闻名于世,被誉为“晚
然,在胡适的心目中,叶德辉的分量是与国学大师王国 清民初学者第一人”,代表作有《水经注疏》,但因财力
维、罗振玉、章太炎诸先生同侪的。而同时代的章太炎 有 ,私人刻书并不多,刻书内容且多集中在金
也称:“得叶德辉一人,可与道古”。、2”12再来看看叶本人 石学方面。缪荃孙是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校勘家、目
致其师缪荃孙的私信:“辉平生以朋友、书籍为性命,每 录学家、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鼻祖,但其私人刻书并不
思有大人先生长年筹二三干金款,尽刻古今卷帙浩繁、 多,有《云自在龛丛书》《对雨楼丛书》《藕香零拾》《烟画
传本极少之书,流布天下……”’2¨60观其一生,他的交 东堂小品》等74种,相当于叶德辉所刻200多种书籍的
友,主要是以访书、交流学问为目的。这也就难怪章太 l/3。罗振玉以金石闻名、王国维以学术闻名,张元济、
炎在辛亥革命时期力保他,电文中称:“湖南不可杀叶, 傅增湘也并不以私刻闻名于世。
杀之,则读书种子绝矣。”q‘273而著名文字学家杨树达则 可以据此认为:叶德辉不仅是一位版本目录学家。
称之为“信学林之传业,旷代之鸿儒矣。”一]叶德辉的学 而且是晚清民初私刻第一人,或者说清末民初古籍整
问撑起了湘学的半壁江山。王逸明、李璞在《叶德辉年 理第一人。叶德辉自壮年起至晚年在苏州、上海一带
谱》的《出版说明》中认为,叶德辉虽然以《书林清话》名 的出版活动,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先刻祖辈诗文著作,
满天下,然则他对版本目录学、古籍善本的爱好,很多 再刻吴中乡先辈遗书,如天下丧斯,一切孤本、名人校
时候是出于出版的兴趣。如果活在当下,他更适合当 本仍可次第刊行。’9[21255
一个古籍出版社的社长或总编,而不是其他。-2_卷苜 叶德辉有两个日本弟子:松崎鹤雄、盐谷温。刘岳
谢国桢在《丛书刊刻源流考》一文中认为:清道光
以后虽然私人刻书者较多,但是往往是刻书之人不通 中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868—1
版本目录学,而成效不大;而能鉴别版本的饱学之士往 松崎鹤雄(1 949),生于九卅f5可苏世家,青少
往没有足够的资金对善本进行印刷出版。更为重要的 年时代曾就读于熊本洋学校、长崎镇西学院等名校,后
是,能搜集不同的古本、善本,对某书进行校勘的人更 随德富苏峰到东京。后到中国,师从王先谦和叶德辉,
62ARCHIVESC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