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佛教对茶文化的影响 [ 2007-12-13 13:44:00 | By: jiaoyanjy ]
茶最初被当作一种药材,不叫茶,最初称茶为“苦荼”。茶是一种苦菜,也当“茶”字用。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茶不仅可以治病,而且可以清热解渴,又富有清香味道,是一种很好的饮料。于是,人们开始大量种植、采制,逐渐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茶”字也就随之出现,并成了它的专用名称了。
西汉时期,茶从药用过渡成为一种饮料,而作为饮料的茶为何会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呢?
一、佛教徒饮茶的原因
公元前六世纪佛祖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了佛教,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了中国,结合中国地域文化形成中国佛教。佛教规定僧人在饮食上要遵守不饮酒、非时食(过午不食)和戒荤食素等戒律。佛教重视坐禅修行。坐禅讲究专注一境,静坐思维,而且必须跏趺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更不能卧床睡眠,通常坐禅长达九十天之久。长时间坐禅会使人产生疲倦和睡眠的欲望,因此,需要一种符合佛教戒律,消除坐禅产生的疲劳和作为午后不食之补充的饮料。这样,具有提神益思,驱除睡魔、生津止渴、消除疲劳等功效的茶叶便成为僧徒们最理想的饮料。
东晋时,佛教徒饮用“茶苏”,“茶苏”是一种将茶和姜、桂、桔、枣等香料一同煮成的饮料,这时的茶叶还没有单独饮用。
唐宋以后,佛教中的禅宗得到迅速发展。禅宗强调以坐禅的方式彻悟自己的心性,所以,禅宗寺院十分讲究饮茶。《封氏闻见记》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逐成风俗”。由于禅宗的大力提倡,不仅寺院僧人饮茶成风。而且促进了北方民间饮茶习惯的进一步普及。一些僧人嗜好饮茶,竟至“唯茶是求”的地步。饮茶成为禅僧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寺院饮茶丰富了茶文化
元曲《玉壶春》中有这样的话:“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把茶和柴米油盐相提并论,可见当时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占据重要的地位。
唐宋以前饮茶的方法,是先将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米粉之类的东西,制成茶团或茶饼,饮用时将茶团捣碎,放上葱、姜、橘子皮、薄荷、枣和盐等调料煎煮。这种方法,仍保留着最初茶作为药用的那种遗风,不仅饮用时很麻烦,而且损害了茶叶的清香。从元代开始,饮茶的方法有了革新,是直接用焙干的茶叶煎煮,不再加其他调料,并且出现了泡茶。用茶叶代替茶团、茶饼,不仅提高了制茶技术,而且饮用起来很方便,更适合于人民的需要。
生活在我国边疆地区的兄弟民族,有喝奶茶的习惯,由于他们食肉饮酪,特别需要茶来帮助消化。宋朝根据这一特点,使用茶去同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并设立专门机构——提举茶马司管理这项工作。一直到明清时期,仍进行这种交易。
在我国古代,男女结婚还有以茶为礼的习俗。由于茶树的栽培只能下种,不能移植,人们便取其含意,把茶作为婚姻中女方接受男方的订婚聘礼,叫做“受茶”。这种风俗,一直承袭明清两代。《红楼梦》中,王熙凤说林黛玉:“你既然吃了我们家的茶,还不给我们家当媳妇?”指的就是“受茶” 的典故。由此看来,茶在古代不仅作为一种饮料,而且是缔结两性婚约和沟通民族关系的媒介。
饮茶在民间受到人民的重视,在寺院中更倍受青睐。饮茶已成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寺院中设有“茶堂”,是禅僧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的地方。寺院内演说佛法的戒集会之处称“法堂”,法堂设有二鼓,居东北角的称“法鼓”,居西北角的称“茶鼓”。茶鼓是召集众僧饮茶所击的鼓。寺院专设“茶头”掌管烧水煮茶,献茶待客;并在寺门前派“施茶僧”数名,施惠茶水。佛教寺院中的茶叶,称做“寺院茶”,一般有三种用途:供佛、待客、自奉。按规定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奉茶汤,称做“奠茶”;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后饮茶,称做“戒腊茶”;请所有众僧饮茶,称做“普茶”;化缘乞食得来的茶,称做“化茶”等等。平时坐禅分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焚香一枝,每焚完一枝香,寺院监值都要“打茶”,“行茶四.、五匝”,借以清心提神,消除长时间坐禅产生的疲劳。
由于寺院对饮茶的重视,促进了佛教徒对于茶事的鉴赏与研讨,丰富了茶文化,影响了社会饮茶风俗。
宋代浙江余杭径山寺经常举行由僧徒、施主、香客参加的茶宴,进行鉴评各种茶叶质量的“斗茶”活动,并发明了把幼嫩的优质芽茶碾成粉末,用沸水冲泡调制的“点茶法”,即现在我们常用的冲泡茶叶的方法。名冠中外的宜兴紫砂陶壶,是茶具中的珍品。相传,紫砂陶壶是明代宜兴金沙寺中一位不知名的老僧创制的。他选用精细的紫砂细泥,捏成树瘿型坯胎,采用特殊的烧制方法制成。烧出的紫砂壶不仅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而且有很好的保味功能,泡出的茶汤醇郁芳馨,深受人们的喜爱。
宋代时僧徒福全发明了倾注茶汤于碗中使汤纹形成各种物象的游戏,称作“茶百戏”。他能使汤纹组成一句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深圳华安液化石油气码头改扩建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评价评价简本.doc VIP
- 新解读《GB_T 5750.10 - 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10部分:消毒副产物指标》最新解读.pptx VIP
- 前海深港合作区滨海休闲带一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前海管理局.doc VIP
- 道路修复与翻修交通导行作业规范方案 .pdf
- 保险业务销售合伙协议.docx VIP
-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招生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VIP
- 2025年中考数学 (陕西卷)真题详细解读及评析.docx
- XX隧道斜井正洞挑顶施工方案方案.docx
- 实用商务口译(第二版)洪小丽课后习题答案及译文.pdf
- 第一单元第1课+了解互联网+课件2024—2025学年西安交大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