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基本精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道发源于中国。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这也难怪,道之一字,在汉语中有多种意思,如行道、道路、道义、道理、道德、方法、技艺、规律、真理、终极实在、宇宙本体、生命本源等。因道的多义,故对茶道的理解也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中国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其目的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道在此作方法、技艺讲;饮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本源讲;饮茶即道是指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饮茶即是修道,即茶即道。道在此作真理、实在、本体、本源讲。下面分别予以阐释之。    一、中国茶道:饮茶之道       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式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 陆羽,字鸿渐,又字季疵,号桑苎翁,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县人)。陆羽著《茶经》三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十章。四之器叙述炙茶、煮水、煎茶、饮茶等器具二十四种,即封氏所说造茶具二十四式。五之煮、六之饮说煎茶炙茶之法,对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水、煎茶、酌茶的程序、规则作了细致的论述。封氏所说的茶道就是指陆羽《茶经》倡导的饮茶之道。《茶经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也是第一部茶道著作。      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陆羽《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中国茶道即饮茶之道,即是饮茶艺术。      中国的饮茶之道,除《茶经》所载之外,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明代朱权的《茶谱》、钱椿年的《茶谱》、张源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茶书都有许多记载。今天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武夷地区的工夫茶则是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继承和代表。工夫茶的程序和规划是:恭请上座、焚香静气、风和日丽、嘉叶酬宾、岩泉初沸、盂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薰洗仙容、若琛出浴、玉壶初倾、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三色、三龙护鼎、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流霞、细啜甘莹、三斟石乳、领悟神韵。    二、中国茶道:饮茶修道       陆羽的挚友、诗僧皎然在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 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认为,饮茶能清神、得道、全真,神仙丹丘子深谙其中之道。皎然此诗中的茶道是关于茶道的最早记录。       唐代诗人玉川子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脍炙人口,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代诗人钱起《与赵莒茶宴》诗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唐代诗人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诗中则有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这些诗是说饮茶能让人通仙灵,通杳冥,尘心洗尽,羽化登仙,胜于炼丹服药。      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之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可行大道。      赵佶《大观茶论》说茶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朱权《茶谱》记:予故取烹茶之法,米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乃与客清谈欺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赵佶、朱权的帝、王的高贵身份,撰著茶书,力行茶道。      由上可知,饮茶能恭敬有礼、仁爱雅志、致清导和、尘心洗尽、得道全真、探虚玄而参造化。总之,饮茶可资修道,中国茶道即是饮茶修道。    三、中国茶道:饮茶即道      老于认为:道法自然。庄子认为道普遍地内化于一切物,无所不在,无逃乎物。 马祖道一禅师主张平常心是道,其弟子庞蕴居士则说: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其另一弟子大珠慧海禅师则认为修道在于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道一的三传弟子、临济宗开山祖义玄禅师又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眠。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

文档评论(0)

5hfvk152a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