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作东传与中日文化交流
日本的稻作农业最早发现在九州地区,1917年中山平次郎教授就在福冈县八女郡发现弥生时期的稻米;但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还是只知道弥生文化有稻米。弥生时代是日本的整个历史文化产生质变的決定性时期,其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便是稻作文化的传入。日本学界一般认为这批稻作民来自朝鮮半岛。从航海条件、社会动因、地理意识、人种特性以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地域分布特点加以探讨,证明了这批稻作是从中国吴越地区,经由朝鲜半岛移民至日本。
70年代以后,福冈县的板付、石岐曲田遗址,佐贺县的菜畑、有田遗址开始发现了属于绳纹文化后期或晚期的稻作遗存,在板付和菜畑二点甚至还发现了绳纹文化晚期的水田遗迹,水田中还有大量木制的农具和各种石刀。据佐贺唐津市菜畑遗址出土稻米的碳十四年代,稻作最迟出现在日本的时间可能是公元前1280年,即绳纹文化的后期或晚期。绳纹时代晚于“无(先)土器时代”,即日本的旧石器时代,而早于“弥生时代”,属史前社会,年代上限距今约1~1.2万年;下限各地不同,大体公元前3世纪前后。
最近,由于水稻植硅石鉴定方法的运用,日本稻作的起始时间有了新的动态。1994年,在称为“中国地方”的冈山县真庭郡南沟手绳纹文化中期的遗址陶片中找到了稻叶的植硅石,据称其年代要比上述地点早出约1500年。不过,这种说法还有待更多的资料来证实。
从目前已有的线索来看,日本稻作的发展有一个由南向北不断推移的过程。早期即绳纹文化晚期的稻作地点大部集中在九州地区、近畿地区、“中国地方”等;到弥生文化的前期已有了比较发达的稻作农业,重要的地点有福冈县的板付遗址、静冈县的登吕遗址、兵库县的田能遗址、宫城县的枬形贝冢遗址等。弥生时代最北端的稻作遗址是1981年在青森县南津轻郡田舍馆村发现的,还有水田遗迹,绝对年代距今1800年,属当地弥生文化的中期。比青森更北的北海道地区,稻作就更晚得多了,充其量距今只有300年历史。
日本发现的早期稻作类型皆属粳稻,对其种植方式,有些学者认为“最先传到日本的稻是在绳纹时代作为先遣队而来的陆稻,而后,在弥生时代即将到来时,作为后援队,水稻也传到了日本”。
关于稻作东传的时间与路线有很多说法,分别介绍如下:
(a)李进熙?姜在产《日朝交流史》
1、长江下游→台湾→冲绳诸岛北上。但战后在南方各岛及南九州作调查並未发现初期的稻作遗迹。
2、长江下游→东海→北九州。因海流、风向的关系,当时橫越东海不可能。若直接传入北九州,应属印度型稻种,但板付遗迹的稻種属老型。
3、江南北上→渤海湾→朝鮮半岛南下传入。但中途必須经过的辽河下游並沒有稻作遗迹。
4、江南→山东半岛北上→在辽东半岛或朝鮮半岛黄海道的梦金浦海岸上路→再由朝鮮半岛南下传入。
(b)蔡风书《中日交流的考古研究》
1、华北→东北→朝鮮半岛→日本九州
2、江南→同时传到朝鮮半岛南部和日本九州
3、华南→冲绳群岛→九州
4、山东省南部→长江入海口→九州
5、江南地区→九州地区
6、江南地区→山东→辽东半岛→朝鮮半岛→日本九州
上述说法不尽相同,但可确定的是日本稻作是由大陆传入的。今天对稻作的传播途径,较普遍的看法是,印度→中国南部→中部→朝鮮半岛南部→北九州。稻米传入日本不是一次完成,也不是只有一条路线,而是多次、通过多条渠道完成的。
由于三面或四面环海的特殊地理隔离,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至今都没有发现过任何野生稻痕迹;即使所有已发现的古代稻作遗存也年代晚近,因而没有显示出任何独立起源的蛛丝马迹。正因此,整个国际学术界,也包括朝鲜半岛和日本在内。基本形成了那里的稻作农业是从外面,主要是从中国大陆传进去的共识。
不过,时代不同,关于稻作传人的时间与线路的假设和推论也不相同。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总是倾向于从遗传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稻作的最早起源地定在印度,或那些地形复杂,稻种间品种繁多的地区,故稻作的东传一是线路很长,二是过程复杂;而且也没有得到任何考古证据的支持,日本学者渡部忠世先生的学说就是一例。他认为稻作起源于印度东部的阿萨姆和中国的云南地区,尔后在发展中有一支沿扬子江抵达中国东部的长江下游,或者另一支从云南直接向东沿西江,走华南;最后都浮海再传日本。
此后,随着中国大陆在世界稻作起源与发展中独立地位的获得及其重要性的不断提升,人们又纷纷把稻作东传的出发点移到了中国的东部沿海,并开始大量利用考古资料来说明问题。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学者有三位,他们是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樋口隆康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志敏先生,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严文明先生。
稻作的传播也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与潮流涌动的结果;同时,也是稻作不断适应新的自然环境,不断推动当地农业结构与生活方式逐渐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对此,必须寻找这种因果关系的链接点,而不能将其简单地设想或归结为某种因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6年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八年级英语人教版上册选词填空专项练习.docx VIP
- 2023年3月英语四级听力真题及原文.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富硒农产品行业供需分析及投资风险报告.docx
- 2024年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3-2024学年 河北省 邢台市 信都区 校联考 七年级(上)期中 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 VIP
- 入党志愿书表格(电子版空白表格).doc VIP
- 2025年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审定版.docx VIP
- 新版七上英语说课课件人教版.pptx VIP
- 《稀土金属》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