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 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有关中药的不良反应屡见不鲜,本文从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入手,探讨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对策。 药物在帮助人们治疗、预防、诊断疾病的同时,往往也会产生不良反应 [1] ,例如: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随着对西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中药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少,而得以迅速发展。舆论宣传,各行各业对中药的评价也越来越多,中医中药所应用的范围也日趋广泛,除治疗、诊断、预防外,还运用到滋补保健食品、饮料、美容化妆、保健服饰等各个方面。随着中草药及其制剂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产生毒副反应而致死亡的病例亦屡见报道。中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毒性反应(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眩晕、头痛、失眠、嗜睡呼吸抑制、甚至死亡)。过敏反应(药疹、水肿、皮炎、支气管哮喘、休克)。有的还可引起:低血糖、脱发、女性月经不调、先兆流产等。 1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1.1 中药品种混乱或以假乱真 中药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由来已久,给临床用药带来混乱。如五加皮有南北之分,北五加皮有毒,南五加皮无毒,如果对此不知,则可因使用北五加皮不当而中毒。以假乱真也屡见不鲜,如有毒的商陆当人参用,可引起毒性反应。 1.2 药物的固有毒性 中药里许多药物有强烈的毒性,如乌头类、砒霜、雄黄、红娘子等。这些药如果使用不慎或用量超过安全范围均可使人中毒或导致死亡。 1.3 辨证失当,药不对症 有的医生常寒热不分、虚实不辨,药不对症,不仅治之无效,使病者难愈,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1.4 配伍不当或剂量过大 配伍不当有两条:一为杂伍,药味越开越多,剂量愈开愈大;二为滥伍,有的医生拘泥于医典,以偏概全而不知变通使之雪上加霜。有的药,剂量必须严格掌握,随意加大药物剂量、超剂量用药,即使毒性低的药物也易中毒。而病人不遵守医嘱,擅自超量服药而致的各种毒性反应也常有所闻。 1.5 炮制或煎煮不当 炮制能减缓药物的毒副作用。但临床上该炮制而不炮制,生熟不分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毒性药物炮制的不及时,有的炮制方法不当,没有遵循基本法则,如:汤剂加水量、火候、时间、取汁量、药物先下后下等,使有毒类药物毒性未减。 1.6 剂型或服用方法不当 有的药物在剂型或服用方法上有特定的要求,违者服后可致丧命,如砒石不可制成酒剂,鸦胆子必须去壳取仁包服,否则易蚀灼口腔、食道、胃肠。 1.7 调配工作不慎 毒性药物管理不严、调剂人员粗心大意误将良药配成有毒药品。 1.8 个体差异与过敏体质 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生理状况的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反应性、耐受性不同,有的人对无毒药品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1.9 疗程过长造成的蓄积中毒 某些中药长期服用易导致蓄积中毒和身体依赖性,如含汞、铅等金属药物长期应用可蓄积中毒,人参长期服用可出现人参滥用综合征。 1.10 药物宣传不科学 药品说明书和药品广告对其药物功能主治夸夸其谈,但对不良反应却一无所知,将人们引入了误区。服药后出现了不良反应而惊呼上当。 2 预防措施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为确保中药安全用药,必须做好如下工作,预防中药的不良反应。 2.1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从事中医中药的人员应注重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从思想上认识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性、严肃性、提高责任感。使临床医生熟悉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了解现代药理和病理研究最新成果,以保证施治正确。从事调剂人员应首先认真审查处方、辨别药名,调剂时剂量一定要准确,切记不能随意更改处方中每味药物的用量及配伍的比例,要用分戥退数法称量每味药总量和分剂量,不能以“估”代“称”,该单包要单包,一定要向病人交代清楚用法、用量。以加强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2 健全药物管理制度规范中草药的收购、加工、炮制、销售活动 中药大多是植物药,在生长各个阶段中不同部分如根、茎、叶、果实、种子等所含有效成分的量不同,药性强弱也随之有很大差异,中药材素来讲究“地道”,“凡诸本草、昆虫,各有相异产地,气味功力,自异寻常”。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中药市场的管理力度,严防假、伪、劣质中药在市场中存在,对中药饮片严格规定时间、地点、部位采集,以保证中药所含成分稳定,使中药不良反应尽可能得以明确和预料,以防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上所用很多中药,尤其是一些峻烈性中药,更需要经炮制以制毒、去毒或改变与缓和药性,只有按处方上炮制要求,“当煎则煎”,“当煮则煮”,以方炮制,以法炮制,才能确保安全有效。 2.3 加强现代药理、毒理研究 建立药理、毒理研究模型,寻找新的检测手段,健全中药质量标准,从药材外观性状到活性成分的含量各方面控制其质量。为临床用药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2.4 建立中草药不良

文档评论(0)

orhchv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