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医生和病人一样同样需要关怀
一个不应被忘记的群体——参加厦门市红十字会乡村医生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侧记
说起父亲深夜打着马灯陪她出诊,这个乡村女医生眼睛红红的……
朱莲英,马巷镇五星村人,60后,今年49岁,在乡村医生中算“年轻”的。她79年初中毕业后成为村里的“赤脚医生”。一个女孩子风里雨里不容易,说起往事,莲英最不能忘怀的是父亲。她说:“夜里出诊是经常的事,那时还没有通电,路也是坑坑洼洼,黑灯瞎火的,父亲提着一盏马灯照明,陪着来来去去;曾有个肿瘤病人,需要每天上门打针,我就白天忙完卫生所的事,晚上去他家,父亲一直陪我这样走了三、四个月,直到患者最终去世……”说这些时,莲英眼睛一直红红的。老父已去世10多年了,那一盏深夜的马灯,一定始终闪亮在女儿的心头吧?她没有再过多地谈自己,接着给我讲起她的两个同伴,都是从68年开始干“赤脚医生”, 2000年前后,各自由于家庭原因离开了岗位,这样,后来实行的乡村医生津贴就没有他们的了。他们就这样干了30多年,最后陷入了生活困境……“你能把这样的事情给反应一下吗?”她有些期待地望着我。我无言,只能快速地在本子上把这些记下来
她今年70岁了,在出诊途中突发脑溢血引起偏瘫,却不能享受乡村医生津贴……
这个老年女性格外引人注意,体态不稳,脚步趔趄,应该是偏瘫后遗症。我上前扶她在座椅上坐下,与其攀谈。她身体不好,可爽朗、坦率。告诉我她名叫方进治,63年卫校毕业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在娘家前厝村她一手建立起来的卫生室是当时马巷乡里的首家村卫生室,后来出嫁在本乡内官村,继续做医生,得到乡亲们的喜欢和信赖,多次当选县人大代表。不幸的是,90年10月10号那天夜里出诊回来的路上突发脑溢血摔倒,治疗后便成了半身不遂。就是这样,她依然拖着极不方便的身体继续在卫生所为乡亲们诊病。可是,乡村医生津贴却没有她的,说是村卫生所医生津贴有名额限制,要让给年轻医生。不明不白的理由,她想不通,也没人给她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也不明白,一个干了几十年乡村医生,如今已是这般身体情况的老人,为何不能享受津贴?“你能帮我反应一下吗?”她像朱莲英一样,以希望的眼神望着我。
这三个医生,应该是乡村医生群体的一个缩影吧。当年他们凭着一把草药,一根银针为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贡献,可以说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了。可是现今,这个群体状况却有些黯淡和无奈。上网搜寻了一下,目前我国有90多万乡村医生,承担着农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为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力量。可是他们大多收入极低,年龄渐衰,面临养老难题。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着新医改,在这个征程中,乡村医生能够迎来命运的转折吗?郑太他们不知道,我更不知道。可是郑太他们真的把我当成“记者”了,用那种希望的目光看着我;然而我能做什么呢?
乡村医生是我国卫生人才队伍中最能吃苦、最能战斗、最有生命力的群体。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农村活跃着一支上百万人的乡村医生队伍。不管在都市村庄还是在穷乡僻壤,无论是公共卫生还是基本医疗,到处都有乡村医生忙碌的身影。困难时期,他们饿着肚子、打着“赤脚”,凭“一把草、一根针”挽救过无数生命。他们长年艰守在条件艰苦的农村,不怕苦、不怕累,为农民健康奉献青春、为迅速改变我国落后的卫生面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农村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广大乡村医生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目前已有十多万人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他们从未忘却行业宗旨,没有迷失发展方向。他们用贴心的服务赢得群众信任,靠诚实的劳动换取微薄收入,在激烈竞市场争中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尽管一个时期以来,乡村医生没有身份、没有地位、没有稳定的生活保障,但他们肩上始终背负着左邻右舍的健康,心中永远装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长期活跃在农村各地,既为生计奔波,也为患者操劳。当疫情暴发时,他们闻风而动,舍生忘死、夜以继日地工作,为的是早日驱除“瘟神”,还世界以太平。
然而由于卫生投入明显不足,相关制度不够完善,某些政策存在缺陷,致使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地位日渐削弱、广大乡村医生的切身利益不断流失。这不仅危及到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稳定,也势必制约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既不利于健康公平目标的实现,也有悖于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目前有乡村医生近百万人,而与他们紧密相连的却是8亿农村人口。因此,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乡村医生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然而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乡村医生普遍对制度持有异议,对政策存在不满。他们认为自己的利益不断受损,逐步沦为弱势群体。平心而论,乡村医生也是农民,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切身利益,他们更为关心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假如乡村医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