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戴二人交游考
《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戴二人交游考 摘 要:纪、戴二人皆为清代之通儒,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中称纪氏大到经史子集、小到词曲卜筮皆是通才,实力远在王仲宝、阮孝绪之上,赞纪氏为通儒;而戴氏在算术、考证等等方面亦有大成,王昶称“余友休宁戴君”是“通天地人之儒也”。尤其是在纪氏在与名流雅士驰逐竞游的时日里,二人的交游往来常常引发学术互动、轶事互寄等等。但二人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相关的记载文字却少获关注。在这些交游中,常常能看到二人学术观或生活思想、伦理思想上的蛛丝马迹
二人之间的互动更能照见出彼此的观点,而与之相比,一味地自我抒怀反倒是含蓄不明的。纪昀的学术、生活、伦理思想集中体现于《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中,而作为纪晓岚人生轨迹中的知己好友,戴氏在这本书出现了多次,本文试作浅陋的梳理与总结
关键词:戴震;纪昀;交游;门户
作者简介:李翰廷(1993-),男,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02
一、戴、纪二人之论学术
戴、纪二人初识是在乾隆乙亥年夏天,按照纪氏的说法是“乾隆乙亥夏,余初识戴君。”纪氏还曾大赞戴氏深通小学,“故其考证制度字义,为汉以降儒者所不能及。”[1]戴震确是在乾隆乙亥年进入北京的,后来得以与纪氏交游也可以说是塞翁失马之功。在《戴震全书“盖先生是年讼其族子豪者侵占祖坟,族豪倚财结交县令,令欲文致先生罪,乃脱身挟策入都,行李衣服无有也。”,可以看到戴震是由于避难避祸才来到北京,且在之后有文字说明了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在拜会了钱大昕之后,戴氏逐步结识王昶,而后纪氏等人逐步认识了戴氏其人。以下是在《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中,纪氏记载与戴氏相结交、交流的事例,因载于纪氏此书中,有的甚至是对话,可信程度最为确切
在《滦阳消夏录五》中曾记载了纪晓岚与戴震的一段对话。纪晓岚在这里保持着他欲引一论而极尽铺垫的风格,以一句“鱼鳞可怜紫,鸭毛自然碧”的出处问题开讲,这一句诗使得朱青雷、高西园二人陷入苦思而不知出于何处。然而,柳树之后有人说话称此句出于刘希夷。二人寻声找去竟发现只有一棵老柳树,朱青雷不胜惊悚认为是白日见鬼,而高西园却说应常见一见这样的灵通之鬼
紧接着才深入引出了类似的事例,纪氏将此事论与戴氏。戴氏则对纪氏说起了两位书生讨论春秋历法出于何时的故事,同样窗外有声传来:“左氏周人,不容不知周正朔,二先生何必词费也。”戴氏在这里引出了自己的观点,不应一味的“曰若稽古”,在冥冥的客观事实之中,众多迂腐陈旧的儒生就是这样被真相嘲笑的
纪氏将这段放在了《滦阳消夏录五》中,正说明了纪氏对戴氏这段话的高度认可。这段话也正好体现了纪晓岚不拘泥于汉宋之争,而出其“公理”的远瞩
在钱穆先生的《钱宾四先生全集》中说:
“盖乾、嘉以往诋宋之风,自东原起而愈甚。”
然而,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戴氏也是尊古而不泥古的,在汉宋之争中,纪昀始终保持着对二者的高度理性认识,呼吁着消除门户之争、兼采汉宋精华。在《总目“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则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经义明矣。”[2]正是纪氏对汉宋之争的高见。而戴氏也承认不能迂腐,在客观事实面前依旧稽古,是非常可笑的。所谓二人皆通儒,所言非虚。“通”非仅在于广博,也在于洞悉明理
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第六卷中记载了纪氏回忆戴氏,关于学术的另一段话:
戴君语予曰:“昔丁卯、戊辰间,先师程中允出是书以示齐学士次风先生,学士一见而叹曰:诚奇书也!今再遇子奇之,是书可不憾已。”[3]
这本书即是戴氏的《考工记图》,纪氏为之作序。纪氏与戴氏的交游痕迹也见于《阅微草堂笔记》之外,尚多见于《纪文达公遗集》《纪文达公全集》的诗文之中
二、戴、纪二人之论鬼神与轶事
纪氏“尤深于易”,关键在于他明确地表达了“明人事”这一根本意义和目标。我们可以看到,其见识之深无论时代前后,纪氏的思想都是难能可贵的。同样,他也不是简单地以鬼写鬼、以狐写狐。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他更是借“鬼神”以说人理,以“灵通”而达人情
此种例子甚多,在这里仅就纪氏与戴氏相关的部分为例
首先,纪昀记载了戴氏给他讲的一个“归隐之鬼”:
戴东原言明季有宋某者,卜葬地,至歙县深山中,日薄暮,风雨欲来,见崖下有洞,投之暂避,闻洞内人语曰:此中有鬼,君勿入。问汝何以入,曰:身即鬼也,宋请一见,曰:与君相见,则阴阳气战,君必寒热小不安,不如君?G火自卫,遥作隔座谈也。宋问君必有墓,何以居此,曰:吾神宗时为县令,恶仕宦者货利相攘,进取相轧,乃弃职归田,殁而祈于阎罗,勿轮回人世,遂以来生禄秩,改注阴官。不虞幽冥之中,相攘相轧,亦复如此。又弃职归墓,墓居群鬼之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