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沉寂历史 一群苦行僧救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段沉寂历史 一群苦行僧救赎

一段沉寂历史 一群苦行僧救赎   自20世纪60年代苏丹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塔伊卜BBC评为20世纪最著名的阿拉伯小说家后,苏丹似乎没有出现过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家及作品。直到2014年年底一位皮肤黝黑、身材瘦高的70后作家以史诗般的小说《苦行僧的渴望》摘取阿拉伯世界年度最佳小说奖―――纳吉布创作意图与老师惺惺相惜,旨在“打破非洲这块土地的孤寂和被人遗忘,将这块土地上独有的说书遗产传承下去,将苏丹人富有的传说故事融入人类共同的情感世界中,呈现这块土地上人们的遭遇、焦虑、梦想、雄心、成功和失败……” 一 这部长达460页的长篇小说以苏丹历史上著名的反英埃反专制的民族主义宗教革命“马赫迪运动”失败后喀土穆沦陷、生灵涂炭、民生凋敝为背景,以男主人公黑奴巴赫特从复仇到自杀的情节推进为主线,展开众多人物的命运和错综复杂的关系 1898年12月英埃军队入侵苏丹,”马赫迪运动”宣告失败。狼烟四起、一片混乱中,深陷囹圄七载的巴赫特得以释放,他非但没有感到自由,相反,出狱后的第一件事也是人生中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为其挚爱、希腊裔埃及人女传教士秀杜拉(后来改名夏娃)复仇。孤儿出身的巴赫特相貌丑陋,秉性勇敢、忠诚、善良,年轻时在奴隶市场上被一欧洲人买去做性奴,受尽欧洲人、土耳其人的精神凌辱和肉体折磨。后被征兵加入马赫迪的“苦行僧队伍”与埃及政府军会战恩图曼。大败后,被苏丹贵族舒瓦克招为掘墓人,为死去的夫人下葬,由此邂逅了在舒瓦克府上为奴的美丽的秀杜拉,顿生情愫,直至日思夜想,最终为秀杜拉复仇殉情 显然这是一部关于血与火、生与死、信仰与背叛、自由与专制、爱情与战争、宗教与伪宗教的悲剧性史诗小说。当一切都化为烟尘,历史无情地碾压过众多小人物时,留在大地上的只有永生不息的渴望―――渴望爱、渴望正义、渴望救赎。作者不羁的灵魂深处感到:“在这充满怀疑的灰暗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确定的,人们能做的和不得不做的就是创造自我的意志并寻求这一意志实现的满足感。”正如小说扉页中作者援引中世纪苏非大师伊本“每一种因遇到了自己所渴望的而平息的渴望终究是不可靠的”,真正的渴望就是渴望本身,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是一场永不相遇的爱情,是苦行僧式的苏非圣徒毕生寻找的真主之爱,或曰真理之光。这束光若隐若现,其终点被永远地设置在前方,遥不可及,类似幻觉;圣徒意识到那是个幻觉,可同时他又必须相信其真实地存在,因为只有借助这种信仰的真实性,他才能想象得更深更远,才能不被残酷的现实羁绊,才能突破那个幻觉而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地踽踽独行。这也正是作者文学创造思想的真实写照,他将这一苏非理念作为整部小说的基调,也作为整个人类悲剧命运的注脚,展开了对爱情、对革命、对宗教的反思 二 首先,贯穿整个小说的就是一场凄美的爱情―――巴赫特和秀杜拉的跨肤色、跨地域、跨宗教、跨阶层之恋。这场恋爱注定始乱终弃。当巴赫特看到秀杜拉的日记后终于明白了他俩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日记中这样写道:“巴赫特和这座城市不一样,在把这些回忆录集结成册出版时,书里一定会提到巴赫特。他那么与众不同,堪称楷模,定会吸引西方读者。他的爱情之旅值得西方文学大书特书,他简直是莎士比亚笔下的情人,却明珠暗投,掉落在这片野蛮的土地上。他若不是黑人……他若不是苦行僧黑奴……”(第429页)不言而喻,已沦为女奴的秀杜拉也爱上了同为奴隶的巴赫特,但多少带着西方人对黑人猎奇的心理,巴赫特对秀杜拉的热恋让人想起莎士比亚笔下的北非黑奴奥赛罗,是西方文学喜爱的人物。然而肤色和宗教像不可逾越的鸿沟让秀杜拉望而却步,她终于不敢接受巴赫特的爱情,转而相信故人骗子尤努斯,结果死于非命。因爱人之死而酗酒流浪街头的巴赫特也被军警抓进大狱,一蹲就是七年,罪名是“情痴” 巴赫特对秀杜拉的渴望如此了?啵?小说中其他次要人物的渴望亦概莫能外。他们每个人都被上帝或真主放逐,像苦行僧般行走在一条渴望的精神之途上,希望找到一剂治愈自己心灵创伤的良方以获得救赎:巴赫特思念秀杜拉;秀杜拉迷恋自己的基督使命―――拯救喀土穆这只“上帝的黑羊”;玛丽茜莱暗恋着巴赫特;哈桑一心追随“救世主”马赫迪的召唤,为铲除社会的不公发动圣战。然而最终都化为泡影:巴赫特出狱复仇,最后选择自杀;秀杜拉偷渡未遂被主人残酷杀害;玛丽茜莱为巴赫特不惜牺牲一切却得不到爱情;哈桑终于怀疑自己一心追随马赫迪的行为是否代表正义:我们是否配得起真主赐予我们的胜利?(第447页)以暴制暴能否换来人类真正的公正?历经战争洗礼的他尝遍了战争失败的痛苦,战争夺去了他的导师,妻子也不知下落。哈桑在无限思念妻子法蒂玛时深感人类的脆弱和罪恶,内心独白道:“我没有一天忘记你,法蒂玛!……亚当的子民是多么脆弱啊!每当真主给予他隐秘的恩惠引他走向崇高时,他的内心却总是让自己堕落于尘世的浮华。”(第318页) 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