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教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教程

汉代选官制度: 察举(常举和特举)、征辟(征召) 常举:举秀才,举孝廉,设定科目,每年一次。 特举:不定期,如“贤良文学”。 【征辟】征(征召);辟(辟召)。 如《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会试:中央级考试,在乡试后第二年举行,试期在春季二月,称“春闱”,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入宫廷参加殿试; 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发榜分为三甲,第一甲的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综上可知,高门华族子弟可凭借宗族背景轻取高品优状 ,并通过一些所谓 “清流” 的官职 ——如黄门郎 、 散骑侍郎 、著作郎 、秘书郎等 , 迅速升迁到高位要职上去 ,而且世代因袭 。 必然造成 “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势族”, “据上品者,非公族之子孙, 则当途之昆弟”的情况 。当时有的贵族青年,甚至 “三十便望宰相”。因而,九品中正制是一种维护贵族政治利益的选官制度 。 1. 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 2. 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 3. 宋朝-----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 4. 元朝-----科举制度的中落 5. 明朝-----科举制度的鼎盛 6. 清朝-----科举制度的终结 五、科举制 分科举士,故名科举。 (一)隋代——科举制的草创阶段 隋朝统一南陈后,对于各种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中选官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一项。 大业年间(605-617),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年间(元年,605)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近一千三百年。 A 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隋炀帝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隋文帝 “分科举人” 科举制度创立的背景 开设进士科 B 隋朝统治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二)唐代——科举制度的完善阶段 唐代的科考,分为常科和制科。每年按例举行的分科考称为常科,而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则称制科。 (1)生源:“生徒”和“乡贡”。 生徒: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去尚书省受试者。 乡贡: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之应试者。 2. 考试程序: 乡试(州县)-省试(尚书省礼部)-吏部试 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考场之义。 3. 考试的类型和科目: 类型:常科和制科; 科目: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 4. 考试方法: 主要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等6种。 帖经 墨义 科举考试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明书等科。 【秀才科】博识高才者可应考秀才科,但是因为应试的士人过少,所以高宗时期被废除了。 【明经科】主要考核士子对经书的熟悉程度,以记诵为主。因为难度相对较小,故亦不为世人所重视。 【考试内容】时务策与经义 【进士科】进士科从唐朝开始,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搢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摭言》) 【考试内容】时务策、诗赋、文章 同明经相比,进士科难度大,录取人数少,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唐摭言》) 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 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唐代最著名的武状元——郭子仪。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三)宋代——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 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

文档评论(0)

tfbb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