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北京路中学教学案 课题 兰亭集序 课型 讲授 主备人 郑月慧 教学 目标 1、掌握“次”、“修”、“与”、“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3、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4、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重点 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 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 教学 过程 主 要 内 容 (教师填教法或点拨的方法, 学生填知识要点或反思)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教学设想】 1、如此美文,诵读至关重要,准备配乐诵读。 2、用联想、比较的方法,来阐释文体、积累词语、拓宽视野。 3、多媒体配合。 4、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使用归纳法归纳文中特殊文言现象。 【导入新课】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我们从精美的书法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可以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 【检查预习】 1、读文章注释,了解作者作品。课本152页。 补充: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他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 “序”是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个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2、多音字: 会稽(guì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癸(guǐ)丑 修楔(xì) 流觞(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 趣(qū)舍万殊 齐彭殇(shāng) 通假字: 趣舍万殊(通“取”) 【建构新知】 1、初步感知 (1)听录音,注意体会朗诵者的语调变化及传递的感情。初步感受《兰亭集序》的语言特色。 (2)齐读课文,并4人小组讨论,试着用一个字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第一节——乐 第二节——痛 第三节——悲 2、细细品读文章,进一步把握全文感情基调。 (1)在《兰亭集序》中,作者叙兰亭雅集,悟人生要义,其情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由“乐”转为“悲”,你知道王羲之因何而乐? 景美 环境优美,天气融和;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流水急湍,飞花溅玉。 事美 杜牧诗云:“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王羲之邀集“高卧东山”的谢安、诗文“有金石声”的 孙绰等41位诗人名流齐集兰亭,流觞曲水,临流赋诗,各抒怀抱,何等快哉!乐哉! 情美 此时此地,风景秀丽,作者仰观俯察,景情宜人,感万物盎然,宇宙博大。欢愉之情,溢于言表。 (2)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同是写江南三月暮春风光,《兰亭集序》与《与陈伯之书》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读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两人同写暮春江南,景物特点却有所不同。 丘迟之景,勃勃生机,活泼热烈。意在唤起身处北方的陈伯之的思乡之情; 羲之之景,清俊高雅,有超凡脱俗之韵。 作者摒弃香艳,只写山、水、林、竹、天、风而已,极力营造一种素淡、雅致的格调。这样的山水,正可以韬养宁静淡泊的心性,文字格调的淡雅正是作者人格性情的体现。 “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精心塑造的人格精神或人格理想的标尺。当我们在现实中受到尘世生活缰绳枷锁束缚之时,“山水”便成为我们心灵世界的最后皈依。在这个意义上本文之“乐”,固然在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更在于兰亭雅集这样一种简洁、宁静的诗意人生的逼真呈现——这才是作者“乐”之根源。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3)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当代学者郭沫若先生曾经认为:“高高兴兴地在饮酒赋诗”,“悲得太没道理了”,认为作者兴怀悲慨,与兰亭集会的情境不合。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要想解决这

文档评论(0)

pdpp5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