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有关的地名及水利开发.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水有关的地名及水利开发 -吴光范   云南一些地名的来源,与水源的发现和水利开发有关。清代鄂尔泰治理云南时,提出了“地方水利为第一要务”的思想,在水利开发方面多有建树——   水为人类生存所必须。古往今来人们为寻找水源,留下了不少地名。云南地名中,“易门”、“八宝”、“南京”、“异龙”、“云龙”等,其来源都与水有关,非常有趣。 与水有关的几个地名   “易门”是彝族先民找水留下的地名。《元史地理志》载:“县西有泉曰洟源,汉语讹作易门。”因历史上彝族群众在此县西部群山中发现了一股泉水,水质甘醇,遂辟崖扩源,导水入池,用来饮用、酿酒、制豆豉,其味甚美,并开渠引水,垦殖繁衍,聚邑而居,遂名其泉为“洟源”。这是汉语与彝语混合地名,彝语“洟”为水,“洟源”意为有水源的地方;称其坝子为洟门。元至元四年(1267年)设洟门千户所,十二年(1275年)置易门县。初建城于南庄,后迁建于龟山(今址)。《元史地理志》说“讹作易门”,其实未必是错讹。《新纂云南通志》卷三十五说:“至元十三年丁亥,云南行省赛典赤以改定诸路名号来上。盖云南地名多用土语译音,至是其中不雅顺者,大都改易也。”这里说的“土语”即少数民族语。如同元代把碌券改为禄劝、罗婺甸改为武定一样,“洟”字难读难写,以音近改作“易”,是有意雅化,不应视为错讹。   易门城西的“洟源”,今名大龙口,俗称“三山一水”,系原始森林密蔽的崇山峻岭中崖层里蓄积的清泉,从山谷中崖壁下石穴中溢出,潺潺流淌,终年不绝。明代曾在龟山建易门守御千户所城,“引大龙泉绕城为池”,“崇祯五年知县王国勋建水城于西门外,暗通河水入城。”近年引大龙口湖水,依山而下,层层跌落,水汽蒸腾,绿树蒹葭,蔚为壮观,成为当地盛景和各族人民休息歌舞之所。   “八宝”是壮族在喀斯特地区找水留下的地名。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八宝乡,是优良大米——八宝米的产地。这个地名,好像是汉语八个宝贝,实为壮语,“八”是口子,“宝”是水井,意思是水井口。当地为岩溶地区,找水困难,因古人发现地下有伏流,打井得水,遂在水井口边建房而居,耕作而食,故名。因找到了水源,人们在种植水稻中,育出了优质大米“八宝米”。说来奇怪,能产此种米的地方面积不大,就像遮放米、建水草芽、石屏豆腐、安宁温泉豆腐之类,当与地层中水质、水中矿物含量、PH值等有关。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特定的农产品和特殊产业,是值得有关专家和产业开发者研究的课题之一。   镇源、瑞丽的“南京”是傣族先民找水得名。从字面上看,“南京”好像是汉语地名,往往被认为与明代移民和江苏南京应天府有关。实际上,镇源县“南京街”在一个山坡上,过去是傣族居住地,傣语“南”是水,“京”是吃,倒装句,意为有水吃的地方。因傣族先民在此山坡上找到了一股泉水,遂建村而居,后来在此交易,形成街道,得名南京街。瑞丽“南京里”,是因为古代傣族先民不但在这里找到了水,而且是优质泉水,傣语“里”为好,意为水好吃的地方。   “云龙”水库,其地古称“易笼”,今为滇中调水工程水源地,对昆明城市饮水和今后改善滇池水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元史地理志》载:禄劝州(今禄劝县)易笼县(元至元二十六年置县,后并入禄劝县):“县境有二水,蛮语谓洟为水,笼为城,因此为名,昔罗婺部大酋居之,为群酋会集之所,至元二十六年立县。”罗婺部属彝族部名,统属很多部落,其中一个大酋长在二水汇流处筑城而居,彝语,“洟”为水,“笼”为城,得名易笼,又作易龙,意为水城,即建于水边的县城。   云龙县,古名云龙甸,1913年置云龙县。《云龙县地名志》载:“流经云龙境内的澜沧江每值冬春季节,江上朝覆云雾,顺浮水面,宛如长虹,晨则渐生成龙,故得名。”另说:“南诏时,有些大理人受了统治者的压迫,逃到这一带山林里谋生,回大理后,有人问讯近年躲在何得?答曰:‘云浓深处’,‘浓’与‘龙’同韵母转音,因而得名。”三说:“云龙”为彝语“洟笼”(意即水城)的同义别译。   异龙湖,位于石屏县城东门约1公里处,水面面积约42平方公里,湖岸长86公里,平均水深3米,最深处约7米。中有三岛:小岛称马坂垅、中岛称小水城、大岛称大水城,古时岛上多蛇蝎毒虫,南诏曾徙罪犯居之。《石屏县地名志》:“彝语地名。彝语为:‘邑罗黑’,‘邑’——水。‘罗’——龙,‘黑’——海,即龙吐水形成的海,因湖畔山形似龙得名。”另说,彝语,异(邑)为水,龙为城,异龙即水城。《新纂云南通志》第二十五册载:异龙湖“西部有小屿三,曰大水城,小水城(俗并改为瑞城),曰浮石舫(以形如舟浮水面得名,俗称马抱龙,谓如一抱于龙湖之上也)。”彝语,异、洟、邑为水,同音异写。   以多例考之,云龙、异龙为水城之说更近本源。而随着经济发展、文化兴盛,人们总要在地名上联想出一些美景和故事,而得“晨雾成龙”、“云浓深处”、“龙吐水成海”之说,当属必然,且

文档评论(0)

glcc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