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视野中的歌唱情感.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心理学视野中的歌唱情感.doc

浅谈心理学视野中的歌唱情感   摘要:从中西方音乐情感观及歌唱艺术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歌唱艺术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都被认为是一种情感艺术,那么情感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情感的心理、生理基础是怎样的?情感与歌唱艺术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对歌唱情绪、情感的心理、生理基础、歌唱情绪、歌唱情感的表情行为,歌唱情绪、歌唱情感的主观体验进行了研究及阐述。   关键词:想象与联想;情绪与情感;情感与歌唱      英国著名指挥家亨利#8226;伍德曾说过:“音乐是写下来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从歌唱创作的角度来看,歌唱者需要对乐谱的曲调、歌词及语言的声调进行认真揣摩、分析、理解,通过自己的对音乐作品再创造转化为音乐形象后才能够很好地达到音乐美学,但是这种调动自身激情灵感的再创造“融合”过程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心理基础,这又完全基于歌唱者个体,一般歌唱心理基础包括:情绪、情感。   一、音乐情感观与歌唱艺术发展的关系   音乐情感观与歌唱艺术发展的情绪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情绪(emotion),“为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它包括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如:愉快、满意、喜爱、悲哀、恐惧、忿怒、忧愁、赞叹等。情绪总是伴随对客观事物的一定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其是由某种刺激引起的:“见景生情”;但也往往是由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而所引起,情绪总是或隐或现地有行为表现,情绪在行为上的表现称为情绪行为(或表情)[2]“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3]而情感(feeling),从广义而言,情绪包括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从狭义而言,情感偏重于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即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进程的特有属性。   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感对情绪又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与情感相比,情绪着重于描述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及可测量的方面,而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因此,描述人的主观体验,特别是描述客观事物与主体的思想意识(即需要、态度、观念、信念等)之间发生关系时所引起的切身体验或反映,常使用情感的概念。   歌唱艺术的的发展离不开基本载体――歌唱是依赖“情的思维”得以产生。所以,音乐为表述文化和感情的媒介,如果没有情的表述,歌唱便失去了最基本的人类声音所赋予的人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心理基础与歌唱作为一个“意象”的合体,是不容置疑的,任何一个音乐作品歌唱脱离“情”,便会失去生命。   二、音乐情感观与歌唱艺术发展中的中西对比体验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非常重视音乐表演中的“情投意合”,同时,中国民族声乐一贯强调曲要唱情,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歌手秦青的歌声美妙动听得“声震林木,响遏流云”,韩国歌手韩娥的歌声感人之真切,乃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唐代宫廷歌唱家许永新的歌唱以至“喉转一声,响传九陌”[4]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声乐唱论中所主张的“唱歌兼常情”与“声情并茂”。   古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的“五度相生”理论,即在相同张力作用下的弦的长度构成简单整数比例时,振动的弦所发出的声音是和谐的,他确立了可理解的东西与美之间的内在联系。[5]对我国民族当中把歌唱当作具有表现区域或族群特征的情感工具,那些酒歌、迎宾歌、对歌或是其各种曲艺、戏曲歌唱,均把情感与声音表现在谐美的方面上;海森堡在他的《准确科学中美的意义》中这样阐述道:“美是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固有的和谐”[6]在歌唱中,歌唱者并非仅仅靠完美的声音技巧就能达到歌唱的最高境界,清朝人徐大椿在其所著(乐府传声》中也曾指出:“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重……,而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反令听者索然无味亦。”[7]很难想象,歌唱者在表演过程中仅靠丰富的歌唱技巧就能够传达出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并且打动听众的内心深处。这需要依靠歌唱者真挚的情感、动情的歌唱与对乐曲理解、歌词语义表达之间的和谐关系。完美而富有技巧的声音,只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魅力,而歌唱最重要的就在于歌唱者的再创造,即伴随着相应的情感体验不断加深,对音乐作品本身的理解认知也不断加深,调动自己平素的情感体验积累,唤起真实的情感情景回忆,把自己诸多的感受、印象、内心真实活动、心理反应等不断转化到歌唱声音当中去,而且也要求歌唱者要善于把各种经验(如:生活经验和其他文化艺术等领域的经验)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歌唱中去。甚至于因作品需要而要求歌唱者有意识地体验那些自己从未体验过的、或是体验得很不充分的情感,已远远超出歌唱者自己平素的真实情感的体验,是更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