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灾难悲情的文化见证与视觉纪念 廖真武地震题材作品创作意义扫描.doc
灾难悲情的文化见证与视觉纪念 廖真武地震题材作品创作意义扫描
人类历史的巨大灾难与悲情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天灾”,一是“人祸”。“天灾”是大自然给人类家园造成的巨大悲剧。“人祸”则是人类自身相互践踏造成的灾难与创伤。从历史的发展与经验看,天灾与人祸均不可避免。2008年5月12日发生于四川汶川的8级地震,以瞬间的速度、力度和强度毁灭性地摧毁家园,血洗生命。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虽然中国政府和人民抗震救灾的战绩为举世所注目。但我们仍然不能轻轻地抹去那巨大而惨绝的灾难所带来的无限的悲痛。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面对灾难,怎样以其悲悯之心和为艺之道去做出艺术的、历史的、人文的、视觉的反应。每个艺术家都会作出自己的艺术选择和视觉回答。
面对灾难,艺术家何以作为,何以有为,何以能为。是无知冷漠,还是沉着应对,快速反映。以艺术家的诚善之心和独特秉性,以艺术家的人文关怀和艺术责任,以艺术家的深情笔墨和表达高度,对事件作出真诚的,满怀深情的视觉反应。进而获得艺术个性的视觉升华,为灾难留下永恒的视觉话题。廖真武的“5.12”地震专题系列作品创作,体现了画家对这一灾难性的历史事件的深切关注和悲情描绘。他以一种高度的文化责任感和虔诚的敬畏之心,以艺术的方式去告慰那些灾难中死去的灵魂。那种对视觉的关’、不和充满人文性的创作追求,体现了画家从构思到创作的精神指向,见证了画家对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的悲情思考。见证了一种生者对逝者的追忆,一种来自于心底,沉思于脑海,倾泻于笔端,凝固于画布的视觉品质。一种真挚的情感在对油彩的驾驭与追逐中幻化为生命的意象,燃烧成笔底的思想。也难怪,近年来画家虽创作生活于北京,但他的老家乐山犍为县地震时也有强烈的震感。虽然不是地震中心,而处于次极地震带,但仍然受到了不小的创伤和损失。作为一个从四川出去的画家,一个满怀使命感,具有悲情意识的画家,在其震后的第一时间内,他就敏感于在这场灾难中艺术家的责任,敏感于艺术家应该去为社会为历史瞬间的悲剧做点什么。也就在震后第一时间,他冒着生命危险奔赴灾区,在都江堰一带实地体验和感悟那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造成的巨大的灾难,他掏出速写本,扛起相机,去记录那无奈的现实,去摄取那悲壮的场面,去为死者作无声的祈祷。由此而掌握了第一手真实的素材,也由此而萌发了地震专题作品创作的念头和决心。在其后较短的日子里,他又多次深入灾区腹地,收集了更多更有价值并有利于创作的素材,他把那种体验和悲痛深埋在心里。他知道,他会用画笔去战斗,去追忆,去阐释去回答的。他要把他的所见所感所思幻化为笔触,让悲情的叙述和苍;京的悲叹组装成一组组发自心底的悲壮而崇高的艺术交响。他要以一个艺术家的高度的责任和道义,去用内心的激情和坚韧做出他的视觉思考,让灵魂的意义与精神的传导对接,让灾难定格为永恒的纪念。廖真武的专题创作,深具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地震的灾难是无法抹去的,心灵的创伤是深度而惨绝的,但瞬间消逝的灵魂是可以告慰的,用一个生者的文化精神,用一个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在创作的图像和色彩选择中,他的关注点并未去采用浅层的,图解式的,表象的,歌颂式的视觉表达形式,没有去选择具象的真实的绘画语言。而是采用黑灰色为画面主调,意象的心绪笔触为表现特质,以突显其苍茫悲壮,苍山落泪,万物同悲的艺术主题。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是现实的,场面是悲壮的,记忆是沉重的,代价是惨痛的。对这样一个现实悲情的表达,对于绘画形式语言的要求是一个考验,对于画家的文化智商和表达切点也是一个考验。廖真武深谙于视觉本体语言的独立性之于主题表
达的重要性,也深谙色彩选择对于营造艺术作品主题氛围的价值意义。因此,他选择了单色来结构其创作基调,运用有如水墨画船的笔触去营造画面氛围。在对逝者、伤者的形象塑造上,他有意去回避那种具象的真实的表象描述。这不是因为他缺少这种专业素质,而是他不想让那种灾难导致的惨状大表面化,具象化。他关注的是地震灾害造成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他要用画笔去高度概括那些亡者的灵魂。因此,他运用意象的手法去塑造形象,用
种相对模糊的艺术表达语言来展现对那瞬间死去的生命的形象记忆,让生者的感悟因作品留下的无尽空间而获得对灾害的艺术体认。这种具有主观性的认知,暗含了画家对表现主题的一种基于内心情感契合的深思熟虑,同时也只有选择这种形式语言,才能使画家表现的内容在痛苦的追述中得以精神的升华。
廖真武的作品,包括了系列布面丙烯及为数不少感觉独特的小幅水彩,同时他还创作了件名为《凝》的雕塑作品。在布面丙烯作品中,《三洋之痛》、《抢滩人世》两件巨幅作品,具有史诗般的主题性质。而每幅宽5米,长12米的尺寸又具有针对5?12这个灾难日的纪念价伯和象征意义。两件作品均运用了全景式的构图,意象性的语言,抓住灾难的瞬间,去凝固自然带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漫谈电视剧《武林外传》的喜剧特质.doc
- 漫谈知识经济与群众文化工作.doc
- 漫谈矾红彩之发展.doc
- 漫谈笙管乐系乐种的流传与分布.doc
- 漫谈网络时代的美术批评.doc
- 漫谈群众文化的新特点.doc
- 漫谈舞台化妆造型.doc
- 漫谈话剧演员的气质.doc
- 漫谈越剧琵琶演奏.doc
- 漫谈邓小平时代的消费.doc
- 2024年云阳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docx
- 2024年垫江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 2024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精选答案详解.docx
- 2024年毕节地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4年怀化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龙岩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docx
- 2024年咸宁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docx
- 2024年云浮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4年七台河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典优).docx
- 2024年大理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全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