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过后,让我们重建家园.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灾难过后,让我们重建家园.doc

灾难过后,让我们重建家园      企业在地震过后的家园重建中到底该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除了捐钱捐物外,更应该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为家园重建贡献力量,除了有形家园的重建更应该关注心理家园的重建。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十余天。这段时间,我们国家从上到下,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全力投入抗震救灾,争分夺秒抢救伤员。看着从废墟中营救出的一个又一个老百姓、他们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我们不禁为之振奋,可是面对不断上升的伤亡数字,我们的心也越来越沉重。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全国人民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坚强和勇敢,除了个人踊跃捐款、献血,受惠于我们时代赋予其发展机遇的企业更是积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职责。它们捐赠的一笔笔善款,一批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帐篷、棉衣棉被等急救物资和设备以最快的速度被运抵灾区,甚至有很多企业领导、员工亲赴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重建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当搜救工作渐渐接近尾声,大多数伤病员得到了及时救治后,面对遭受重创的交通、电力、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面对无家可归的百姓、失去父母的孩童,人们开始思考震后家园的重建。   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一名小学生用笔描绘了他对未来家的美好想象: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楼房里住着自己和爸爸妈妈,周围萦绕着绿树红花,还有游泳池和学校,一群小朋友在快乐地玩耍……不仅仅在这个孩子的心里有对家园的渴望,在所有劫后余生的人们心里都会有重建家园的愿望。   在这次大地震中,学校成为受损最严重的地方之一。那只紧握住笔的学生的手、那些被整齐地码在地上却失去了主人的书包、那些废墟中散落的孩子的躯体,能不震撼人心吗?一些企业已经积极地行动起来,谋划为灾区重建贡献力量。中石油情牵灾区学童,连日来,中国石油百万员工积极投入向四川地震灾区捐助重建百所小学爱心行动。截至5月19日,石油员工捐款已超过8000万元,目前爱心行动仍在进行中。中国平安追加捐赠3000万元用于对汶川县、北川县两个重灾区的所有小学进行重建和修缮。目前,一部分学生已经恢复上课,朗朗的读书声给孩子受伤的心灵带来一丝抚慰,人们仿佛从中看到了重建家园的希望。      企业应该结合专业优势参与震后重建   其实,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企业到底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使灾区重建工作更顺利也更有效率,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除了直接捐助大笔款项或捐建学校,是否更应该寻找对灾区最有价值的努力方向,尤其是寻求能发挥企业专业优势的具体项目?比如,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力保证灾区电力供应的同时,对受灾电网恢复重建工作作出部署,并组织电力设计、规划等专业力量调查分析电网受损情况,预测灾后四川、甘肃等地区电力需求形势,将结合当地灾后重建整体规划,研究制订电网恢复重建规划。同时发挥公司整体优势,调集施工队伍,联系有关生产厂家抓紧生产、供应铁塔和变压器等物资,为灾后电网重建做好充分准备。   除了国家电网这样的大型公用事业单位外,其他企业同样应该结合专业优势为家园重建履行责任。      关注心灵家园的重建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要用千亿元计,但是灾难对心灵的摧残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灾后心灵家园的重建也显得尤为重要和艰巨。地震过后,人们的社会网络被打乱或破坏,原来的地缘、亲缘纽带面临恢复和重建。亲历或目睹地震的人,即使没有严重的身体问题,心灵上也早已烙下无法抹灭的伤痕。不论愿不愿意,余悸犹存的幸存者、冒险深入的救援人员、罹难或伤者的家属以及透过传播媒体目睹惨况的社会大众,突然遭逢重大创伤性的压力,事后若未适时纾解及辅导,将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   老师正带领一群学生从废墟中撤离,一个劫后余生的中学生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从同学的尸体上踏过,但是没有别的办法,最后老师强行让他走出废墟,结果此后的几天里他一言不发,紧缩的眉头写满凝重,可能他在逃过劫难之后,自觉对不起死去的同学,产生罪恶感。直到经心理医生指导以后他突然嚎啕大哭了一场,然后他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抗震救灾中去。一个小女孩在截肢自救后只愿意与照顾她的志愿者进行简单的交流,面对其他人却是一脸的默然,心理医生抚摸着她的手,在她耳边说了几句话,小女孩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当然,这不等于她的心理创伤已经被治愈,这个过程将比被毁家园的重建更加艰难和漫长。我们看到,全国各地的心理医生和志愿者已经开始介入震后的心理指导,但是,中国的心理医生和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据专家预测,地震发生三个月后,心理问题会更加突出和严峻。   许多人认为,解决心理问题应该是公共卫生机构或政府的事情,政府除救灾之外,也应开始积极规划心理重建工作,号召并组织心理卫生工作人员共同投入;分别针对幸存者、救援人员及罹难者家属等,拟定立即治疗、后续追踪计划;大量采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