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D DCE MRA诊断下腔静脉畸形论文.doc
3D DCE MRA诊断下腔静脉畸形论文
谭婉嫦 张应和 靳仓正 李春芳 陆巧葱 徐刚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在下腔静脉(IVC)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部3D DCE MRA检查患者1040例,均使用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Propeller LAVA)行血管成像,先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疑IVC畸形者再行容积再现(VR)重建。结果 1040例患者中共发现IVC畸形6例,发生率为0.58%。双IVC畸形4例,左位IVC 2例。结论 3D DCE MRA能清楚显示IVC畸形。
【关键词】 下腔静脉;畸形;磁共振血管成像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liminarily explore the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mag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3D DCE MRA) in diagnosing the varia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IVC). Methods 1040 patients performed 3D DCE MRA scan 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g (MIP) for the all patients performed 3D propeller LAVA, and then e redering(VR) for the patients s,TE 1.8ms,TI 7.0ms,翻转角(FA)15?,视野460~480mm×460~480mm,矩阵256×192,扫描层厚4mm,层间距-2.0mm,层块厚度120~172mm,扫描层数60~86,信号采集次数0.73,并行采集空间敏感性编码技术(ASSET)。经肘静脉穿刺,高压注射器注入钆喷酸葡胺(Gd-DTPA)30ml,流速3ml/s。采用“Smart Prep”自动扫描技术确定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连续扫描3次,每次间隔10s让患者换气。
图像后处理 将LAVA源图像据传到ADIP)和多平面重建(MPR)进行血管重建,疑IVC畸形者再采用容积再现(VR)“Add vessel”技术进行重建。
结 果
1040例行腹部3D DCE MRA检查者中,共发现IVC畸形6例,发生率约为0.58%。6例IVC畸形采用VR重建,均清楚显示主动脉、IVC及双肾静脉汇入点等情况。双IVC畸形4例:双IVC分别收集同侧髂总静脉回流后于主动脉两旁上行2例,右IVC接受右肾静脉回流,左IVC接受左肾静脉回流后斜向右上穿过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隙,再与右IVC会合(图1、2)。2例右IVC与同侧髂外静脉延续,左侧IVC收集同侧血液回流,其中1例右侧髂内静脉分叉成2支,分别汇入双侧IVC(图3),1例右侧髂内静脉完全汇入左IVC(图4)。3例右IVC较粗大,1例左IVC较粗大。左位IVC 2例(图5、6),均表现为双侧髂总静脉于主动脉远端(髂总动脉分叉处)左侧会合后上行,接受左侧肾静脉回流后斜向右上跨过主动脉前方,接受右肾静脉回流后继续上行,其中1例并右肾发育不良。
讨 论
IVC畸形极为少见,通常无临床症状体症,多在尸体解剖或其它器官疾病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1~5,本组6例均为行其它疾病检查时发现。DSA是血管病变或畸形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具有一定的损伤性及碘剂过敏之虞,临床上较少使用其诊断无症状的血管畸形。3D DCE MRA无损伤、对比剂无明显不良反应,经过后处理技术得到的图像,能清楚、完整、直观显示血管,与DS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本组采用Propeller LAVA扫描序列进行血管成像,加用ASSET技术后,一次屏气10~15s,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能包括腹部盆腔的超大扫描范围6,有利于IVC畸形完整显示。
IVC畸形的发生是由下腔静脉的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其形成过程复杂,胚胎时期的三对血管即后主静脉、下主静脉、上主静脉在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管腔退化或存留,造成不同IVC畸形,常见的有双侧上主静脉持续存在形成双IVC畸形,右侧上主静脉退化而左侧上主静脉持续存在,形成左位IVC畸形。双IVC畸形一般根据双侧IVC管径粗细分为3型:①双侧等粗;②右粗于左;③左粗于右。本组4例双IVC畸形,3例以正常途径行走的右侧IVC管经较粗大,1例左侧相对较粗大。文献较少描述双IVC与髂部静脉的汇集关系,一般认为双侧IVC分别收集同侧髂总静脉回流。本组2例呈此表现,另2例均表现为左侧收集同侧髂总静脉回流,其中1例右侧髂内静脉完全汇入左侧IVC,1例出现分叉后分别汇入双侧IVC。左位IVC畸形在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59株医院感染真菌的耐药性探讨论文.doc
- 25例小儿房间隔、室间隔缺损胸腔镜手术麻醉处理论文.doc
- 25例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体会论文.doc
- 25例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论文.doc
- 264例异位妊娠原因分析论文.doc
- 269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doc
- 26例上消化道出血院前急救体会论文.doc
- 26例内镜下消化道粘膜剥离术的护理配合论文.doc
- 26例危重孕产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分析论文.doc
- 26例百草枯中毒的护理体会论文.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