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题西林壁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因为 题西林壁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题西林壁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自己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之所以……是因为…… 因为……所以……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 伏,从侧面看,是巍然耸立的高 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 看庐山,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 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自 己在这座山当中,视野太窄了。 诗的大意是: 背一背: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侧 ,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 背古诗 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表面上是说作者身在庐山之中,视野狭窄,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细细品味,却暗含着人生的哲理: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观察分析事物。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你还知道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去了解事物的? 盲人摸象 画杨桃 活学活用: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启示人们: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的道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 ,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悟诗情 诗歌描写了( 从不同角度看庐 山所看到的不同景象 ),启发我们 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不会被局部的想象所迷惑 )。 ( 返回 陆游 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鉴湖附近 。 游山西村 陆游,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拓展阅读: 解诗题 题西林壁 书写 西林寺 墙壁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作者介绍 (1037-1101)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诗文有《东坡七集》等。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是 知诗人 苏轼 苏东坡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作品写作背景 明背景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题西林壁 ??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读诗句 有节奏 有重音 有感情 诗人站在哪几个地方看庐山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从正面看 题西林壁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