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业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工业介绍

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 (1)发展条件 不利:①矿产资源缺乏,日本本国缺少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石油99.7%,天然气96.4%,煤炭95.2%,铁矿100%,铜矿99.8%,棉花100%,木材55.1%)。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②国内市场狭小 有利:①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②较高的科技水平,③以及岛国多深水良港等有利条件, (2)主要工业部门有: (3)工业的分布: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 * * 日本工业区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轨迹、因素 产业结构 产业区位 主要贸易对象 自然条件 (1)东亚岛国、我国近临 (2)面积狭小、人口稠密 (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 (4)境内多山、平原狭小 (5)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6)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7)矿产贫乏、林水鱼丰 140° 40° 东京 横滨 名古屋 大阪 神户 北九州 日本海 黄海 朝鲜海峡 濑户内海 萨哈林岛(库叶岛) 鄂霍次克海 经济发展轨迹 纺织、钢铁、造船、化工 一战时 钢铁、车辆、造船、电机、化工 二战后 煤炭、钢铁、化肥的倾斜生产 朝鲜战争 军事订货,进口原料、燃料,美国支持 石油危机后 依靠科技,推动经济的省资源、省能源化 1868年后 今天 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其它电子工业 经济发展因素 国际环境 1.和平 2.GATT、IMF体制下,世界贸易空前扩大 3.资源、能源的稳定供应(两次石油危机除外) 国 内 条 件 自然条件 1.适宜的气候(温暖湿润) 2.海岸线长,天然良港多,充分利用海洋国家的优势(通过船舶的 大型化和专用化,大量进口海外优质、廉价资源) 3.高度利用国土(填海造陆等) 经济要素 1.人口与劳动力:丰富低廉,教育水平、技术水平高,勤奋、忠实 2.资本:高储蓄,高效率,建立间接金融制度 3.技术: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技术,不断进行消化和改良 4.市场:自由、竞争性市场 5.产业组织:国际性大企业,与革新性中小企业建立灵活分工体系 6.政府:引导,保护,公共投资 社会、制度 1.战后改革 ·缩小军费开支 ·民主化措施(实施垄断禁止法,解体财阀,进行农地改革,推行劳 动民主化) 2.社会因素 ·中流意识 · 自由社会(言论自由,信息发达) 产业结构 战后:“倾斜生产方式”,重点发展电力、煤炭、钢铁、肥料等基础工业;农地改革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劳动改革则大大提高了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家用电器生产因此兴起;战后的自由竞争环境、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带动,钢铁、石油化工、造船和汽车等运输机械等“重化学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农业开始衰落。 60年代中期:船舶、钢铁的出口带动经济高速增长,重化学工业内部重心也开始有所变化,电气机械和运输机械等加工组装型部门的增长速度超过钢铁、石油化工等基础原材料部门。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动摇了日本工业中重化工业的根基,汽车、民用电子、通信设备等加工组装型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产业从大规模批量生产型向高度加工、知识密集方向发展。 日本GDP的三次产业构成变化/% 1980年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3.9 44.9 51.2 2.7 43.1 54.2 2.1 40.5 57.4 1.6 31.4 67.0 日本工业结构的变化 产业区位 在日本,前后分五次制定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和各时期的产业区位政策,通过作用于企业和居民的空间行为而间接影响了产业区位和国土结构的变化。 经济复兴期 地方圈的复兴与原有工业地带的恢复 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高速增长前阶段 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的形成 高速增长期后阶段 第一国土轴的形成 稳定增长期 工业向内陆和国土两端的扩散 稳定增长期 首都圈一极集中型结构的形成 日本 2、工业的分布 本 州 北海道 四国 九州 太 平 洋 日本海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濑户内海 日本 2、工业的分布 本 州 北海道 四国 九州 太 平 洋 日本海 横滨 濑户内海 为什么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名古屋 大阪 神户 北九州 东京 本州岛的东北部 九州岛的南部 (1)矿产贫乏 (2)国内市场小,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以及较高的科技水品。 (3)因为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日本的工业地带和工业地域 钢铁、汽车、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