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调解制度.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行调解制度

先行调解制度 -以立案登记制为视角 主讲人:楚欢然 主讲内容 1、先行调解的概念与法律依据 2、先行调解的设立目的 3、先行调节的几个问题 概念与法律依据: 先行调解是指根据修改过的《民诉法》第 122 条的规定所进行的调解。该条的规定是:“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这一规定是《民诉法》通过本次修改新增加的内容。 设立目的与价值 “先行调解”这一概念初次出现是在 2011 年10 月 24 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 ( 草案) 》中,根据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王胜明副主任对《草案》所作的说明,“先行调解”是作为完善调解与诉讼相衔接机制的措施之一写入《草案》的。“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具有程序简便、方式灵活、自觉履行率高等优点。 “先行调解”体现了立法与司法中“调解优先”的理念,也贯彻了把调解贯穿于诉讼全过程的指导思想。 一审程序中的调解类型 先行调解:《民诉法》第122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起诉与受理阶段 庭前调解:《民诉法》第133条第二款 “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案件,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二)开庭前可以调解的,采取调解方式及时解决纠纷;” 审理前的准备阶段 判前调解:《民诉法》第142条 “ 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 开庭审理阶段 各调解类型的关系 在法律规定“先行调解”后,第一审程序中的调解就已经覆盖了程序的各个阶段 各类型之间属于并列关系,互不包括,共同体现了新《民事诉讼法》对于延伸适用调解的追求。 关于先行调解的几个问题 1、先行调节的时间限定 2、先行调解与庭前调解 3、先行调解的案件范围 4、先行调解的运行模式 5、先行调解的实施主体 6、先行调解与诉讼程序之衔接 一、先行调解的时间限定 立案审查制 主流观点:起诉后立案之前 立案登记制 立案成为一个时间点而非时间段,先行调解自然就演变成了立案后的调解 先行调解与庭前调解 功能上: 立案审查制 先行调解是为实现政治和谐,而庭前调解是为实现案件分流,提高司法效率 立案登记制 功能变化:先行调解在于避免司法资源浪费,合理过滤纠纷,减轻法院工作负担。实现政治和谐的功能则没有存在空间。而庭前调解分流案件,提高司法效率。 适用时间上 立案审查制 先行调解适用于起诉后立案前;庭前调解适用于立案后开庭前 立案登记制 有学者主张,将立案与开庭的时间段进行划分,靠近立案时间点的那一段时间适用先行调解,靠近开庭时间点的那一时间段适用庭前调解。 二、先行调解的案件范围 1、法律依据 2012年《民诉法》第122条 第122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2015年《民诉法司法解释》第142条、第143条 第142条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在征得当事人双方同意后,可以径行调解。 第143条 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的案件,婚姻等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根据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案件,不得调解。 2、“适宜调解”的理解 “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并非限制先行调解的范围,而是强调不能违法调解或不应在案情复杂、当事人对抗激烈之类的纠纷上徒劳进行调解。 “适宜调解”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其一,案件争议的民事权利属于当事人处分权的覆盖范围,涉及公益的人身纠纷以及非讼案件则不得适用调解。 其二,纠纷当事人有调解的意愿,存在调解成功的可能性。这就是说,对于当事人处分权覆盖范围内的纠纷,是否“适宜调解”最好由法官进行个案判断。 3、存在问题 第142规定“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的表述,较为抽象,由于立案登记制实行形式审查,对“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无法判断,因此此条适用很困难。 建议:“正面规定与反面排除”。先行调解的案件适用范围应是所有立案登记的案件,但是排除当事人不愿意调解及第143条规定的不适合调解的案件。 先行调解的运行模式 立案审查制 预立案、委派调解 立案登记制 法院调解、委托调解 预立案 由立案室工作人员征求当事人的同意并经庭长审批,予以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