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章精要
概 论;主 要 内 容;1.1.1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1.1.2 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1.1.2 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1.1.3 信息化与信息化社会;1.1.3 信息化与信息化社会; 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 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
★ 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
★ 信息能力:它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 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1.2.1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第一代 电子管,磁鼓、磁芯,几千~几万次,数据处理、科学计算,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第二代 晶体管,磁芯、磁盘,几十万~几百万次,科学计算、数据处 理、工业控制,高级语言FORTRAN、COBOL、ALGOL60等
第三代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几百万~千万次,应用在各个领域,在硬件设计上实现了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软件形成了操作系统、编译系统和应用程序
第四代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几万亿~十万亿次,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应用到各行各业,正向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发展;时代;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凡由集成电路构成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人们习惯上称为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由不同规模的集成电路构成的微处理器,形成了微型计算机的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微型计算机:以4位微处理器和早期的8位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早期的8位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是Intel 8008。
★第二代微型计算机: 1973年12月,Intel 8080的研制成功,标志着第二代微型计算机的开始。
★第三代微型计算机: 1978年,Intel公司推出第三代微处理器代表产品Intel 8086,1982年,Intel公司在8086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性能更为优越的80286,Intel 80286微处理器芯片的问世,使20世纪80年代后期286微型计算机风靡全球。; ★第四代微型计算机:1985年10月,Intel公司推出32位字长微处理器80386,标志着第四代微型计算机的开始。1989年,研制出80486,用该微处理器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的功能和运算速度完全可以与20世纪70年代的大中型计算机相匹敌。
★第五代微型计算机:1993年Intel公司推出Pentium,中文名为“奔腾”,随后Intel公司又陆续推出了Classic Pentium(经典奔腾)、Pentium Pro(高能奔腾)、Pentium MMX(多能奔腾,1997年初)、Pentium II(奔腾二代,1997年5月)、Pentium III(奔腾三代,1999年)和Pentium 4(奔腾第四代产品,2001年)的微型计算机。
★第六代微型计算机:2004年,出现了64位芯片。2006年Intel公司推出酷睿系列的64位双核微处理器Core 2,之后又相继推出了四核处理器。2008年11月,Intel公司推出了第一代智能酷睿Core i系列。在2011年接近尾声之际,Intel再次推出六核顶级处理器Core i7 3960X。; ★1958年组装调试成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03机),1959年研制成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104机),1960年研制成第一台自己设计的通用电子管计算机(107机)。
★1964年,我国开始推出第一批晶体管计算机,。
★1971年,研制成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83年,长沙国防科技大学推出向量运算速度达1亿次的银河Ⅰ巨型计算机。1992年,向量运算达到10亿次的银河Ⅱ投入运行。1997年,银河Ⅲ投入运行,速度为每秒130亿次,内存容量为9.15 GB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计算机开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不论是大型、巨型计算机,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