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精要
樊迟、仲弓问仁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诹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祖上是宋国贵族。早年贫而贱,做过委吏和乘田等小吏。后收徒讲学,参与政治活动。五十岁时任鲁国的司寇。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诸国,宣传其学说,终不为世用,晚年返回鲁国,倾力于教育事业与典籍整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宣称“克己复礼为仁”。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
《论语》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而成。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的谈话、与弟子的问答以及弟子间关于孔子思想的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但是,在这崩溃和混乱的局面中,礼乐文化反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首先,一些有识之士竭力强调以礼治国的重要性,认为礼是“国之基”。在有识之士的倡导下,一股颇具规模的礼治思潮蔚然兴起。另外,那些越位逾分的大夫和陪臣,为了巩固其已经获得的地位权力,不仅也需要用礼乐来文饰自己,而且还重用一些懂得礼乐知识的人。一时间,掌握一定的礼乐文化知识便成为当时一般士人入仕为官的捷径。于是学习和研究礼乐文化竟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自然也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他凭着“好学不厌”的精神,对礼的意蕴深入开掘,潜心钻研,终于成为一位名闻当时的礼乐文化大师,并从而建立了关于“仁”的思想体系。“仁”的发现为“礼”的合理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根据,为“礼”的永恒性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礼”的价值也由“仁”的发现而重新确立。
课文讲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本篇出自《论语 ?颜渊》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时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对待百姓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慧,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第一段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本篇出自《论语 ?颜渊》
通假字:
错—通“措”:废置不用 乡—通“向”:刚才,先前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爱。”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用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那些不贤德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贤德的人就被疏远了。”
第二段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知”。关于“仁”,孔子说是“爱人”,实际上孔子在各处对“仁”的解释都有内在的联系。他所说的“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仁”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关于“知”,孔子认为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邪才。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本篇出自《论语 ?子路》
译文: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言行举止规规矩矩,工作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别的部族,这些原则也不能背弃。”
第三段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艺术赏析
言虽简而意颇丰,语只片而形甚显。
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爱人” “知人”便道出了孔子“仁”的思想内涵。
樊迟的鲁钝 、子夏的聪颖、仲弓的谦恭的性格,都在只言片语中显现出来。
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