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工商公选课《中国文化史》绪论
变易性——生生不已,融会更新 传统文化的认同力和适应力极强。 《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元典创制 佛教传入 西学东渐 中国之中国 亚洲之中国 世界之中国 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融合能力最强大! 可口可乐、兰蔻、香奈儿 中国文化史 绪论 独特的价值取向 指中国文化受其伦理道德基本精神的影响,在价值取向上有许多不同于西方的地方。 《大学》三纲领:在明德,在亲民,在于至善; 《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天人关系、群己关系 、义利关系、理欲关系; 齐家 治国 社会? 传统文化视野中的价值取向 儒家:伦理本位 世俗理性 积极进取、忧患意识、入世精神 道家:自然本位 归真养性 消极避世、顺应本心、出世精神 佛家:灵魂本位 善恶有报 慈悲普度、轮回转世、超世精神 中国文化史 绪论 三 、中国文化史的线索和分期 (一)线索 社会物质文化,学术思想,科技、文艺和史学,制度,宗教,风俗 。 (二)分期 1.远古至夏商周三代:中国文化的孕育与形成阶段; 2.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元典创制与阶多元走向段; 3.秦汉时期:中国文化的大一统与初步发展阶段; 4.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的内部冲突与外部融摄的阶段; 中国文化史 绪论 5.隋唐五代: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开放阶段; 6.宋元:中国文化的转型与农牧冲突阶段; 7.明清(1840年前):中国文化的高度集成与嬗变新声阶段; 8.鸦片战争至民国: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与现代化阶段。 中国文化史 绪论 中国文化又可总分为两个阶段:即从中国文化形成至宋元时期,是其不断发展和趋于鼎盛的阶段;而明清至民国晚期则是中国文化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挑战下,开始反省自强,摆脱困境,走上近代化之路的阶段。 中国文化史 绪论 四、中国文化史的主要任务与教学内容 (一)主要任务 中国文化史是一门研究中国文化产生、发展、演变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是专门史。它的主要任务有: 1. 阐述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规律。 2. 评价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文化人物及其著述。 3. 整理文化古籍。 4. 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5. 传播文化知识,帮助人们提高文化素养。 中国文化史 绪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讲 上古三代——中国文化的孕育与产生 第二讲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元典创制与多元走向 第三讲 秦汉——中国文化的大一统与初步发展?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的内部冲突与外在融摄? 中国文化史 绪论 第五讲 隋唐五代——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开放 第六讲 宋元——中国文化的转型发展与农牧冲突 第七讲 明清——中国文化的高度集成与嬗变新声 第八讲 清末民初——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与现代化(自学) 中国文化史 绪论 五、学习中国文化史的意义、目的和方法 (一) 学习的意义 文化是社会的灵魂。通过文化的途径,能够获得社会进程的深层次信息。 认知本民族的文化根源,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认识国情,振奋民族精神,帮助国民和当代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 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文化热 中国文化史 绪论 (二)目的 1.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创新的信心、智慧和本领; 2. 深入地了解国情(历史和现实); 3. 能够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历史的经验和素材。 中国文化史 绪论 (三)学习方法 首先,要抓住关键,即用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刚健自强、贵和尚中)贯穿文化现象的解读; 其次,要与专业知识学习、社会实践结合、科学研究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再次,做到文献阅读与考古发现、历史文化现象与当代文化现象相结合,比较分析; 最后,应有怀疑批判的精神,不唯书,不泥古,科学审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文化史 绪论 学习中国文化史必须认识到: (一)文化无优劣; (二)文化发展有其波峰与波谷期; (三)进行文化比较,重在取长补短; (四)文化需要交流; 中国文化史 绪论 (五)文化要兴旺发达,开放乃必由之路; (六)文化要健康发展,需摈弃冷战思维; (七)文化要发展,需不同观念作支持; (八)文化最重要的是创造。 参考书目 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周晓光、裘士京:《中国传统文化史概论》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 。 顾列伟:《中国文化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柳诒徴:《中国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 参考书目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刘蕙荪:《中国文化史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市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论文-(正式版).docx
- 北京市大兴区2016-2017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统一检测理综化学试卷(一模).doc
- 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doc
- 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5月期末练习(二模)文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
- 北京市朝阳区2017年初三第二学期一模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5-2016学年初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 北京市顺义区城市文化建设研究报告.doc
- 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3月练习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北京市西城区2017届高三4月统测(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