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容回顾: 二、青铜工艺 三、陶瓷工艺 印纹陶壶 ( 西周 ) 六、玉雕工艺 玉鱼 周代的玉鱼形制基本上与商代相似,鱼形弯曲呈出水跳跃状,形制大致上有立形、弯形、圆身扁薄等几种。在雕琢技法上与商代有明显不同之处:张嘴、厚唇、上唇翘、下唇卷,以上的特点往往使口部的宽度比鳍大,鳞纹大多是圆形(商代多呈长方形)。在周代另有一种用很次的青玉雕成的窄形薄片鱼,刀法简洁随意,特别表现在鳍部短的阴刻线条,长短不齐,粗细不一,极不规整,此类玉鱼仅作陪葬品之用 陕西两千多年前贵族墓群出土精美文物 周代大型诸侯墓葬 青瓷篦齿纹双环耳瓿 东周原始瓷器,高20.8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11.9厘米,1979年江西贵溪东周崖墓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胎质坚硬,器表施青釉,釉色光亮,略微闪黄。阔口,丰肩,肩上左右各有对称半月形环耳一只,腹上鼓下收,平底内凹。腹部最鼓处饰以宽带篦齿纹一圈,排列整齐,疏密一致。其余地方均无装饰,大方简朴,古雅明净。 玉龙凤纹柄形器 玉龙凤纹柄形器??长17.1厘米,宽3.7厘米,厚0.7厘米。????青玉质地,绿色,半透明,由于长埋地下,受酸、碱等物质的浸蚀,局部有少量的土沁斑,器体为长片状。两面雕刻,纹饰相同。上部由两凤纹对称构图,尾下垂,回卷成钩状,在相对的两喙及身尾之间镂空大小两个桃形孔,一上一下,可穿系。中部是一昂首挺立的高冠长尾凤,圆眼,尖钩喙,单足利爪踏在下部一夔龙头顶之上,夔龙身曲屈,臣字眼。下端出一短榫,作扦插用。 精美的玉器 * * 工 艺 美 术 史 —— 周 代 工 艺 美 术 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1、饕餮纹 2、夔龙纹 3、几何纹中的雷纹 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用途:1、祭祀的礼器 以鼎和酒器为代表 2、生活用品 精典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一、周代概况介绍 二、青铜工艺 三、陶瓷工艺 四、染织工艺 五、漆器工艺 六、玉雕工艺 周代的工艺美术 一、周代概况介绍 3、古代的神话传说 “封神演义” ——姜 子牙 1、周朝的建立 2、周代的社会政治特点是:分封制、世袭 制和等级制 4、叔齐和伯夷不食周粟 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王者之器 西周,青铜器与礼制的结合更加紧密,冶铸技术日趋成熟, 出现了长篇铭文,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西周第一青铜器——利簋 西周早期 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 1976年陕西省临潼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圆形,侈口,双兽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庄重稳定;以去雷纹 为地,腹及方座饰兽面纹,圈足饰夔纹,兽面巨睛凝视,森严可怖。 觥 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折觥 西周后期 高28.7厘米,长36.5厘米 1976年陕西省扶风庄白村出土 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 觥腹部呈长方形,觥盖前端作 羊首形,两齿外露,盖部中央有扉棱;整体纹饰以云雷纹为地,并装饰有龙纹、夔纹、饕餮纹、鸟纹、象纹等主纹,层次丰富,组织得当,加之保存较好,器身几乎没有绿锈,整个器物显得厚重而精美。 几父铜壶 西周 陕西扶凤出土高60厘米 口径16厘米1976年陕西省扶风庄白出土 直口,长颈,圆腹,两侧有兽首衔环,圈足低而外侈。器物通体饰波带纹,盖内有铭文十二行共六十字,从中可推断出此壶为周懿王时期的器物,年代当晚于折觥。 盘为古代盥器。《礼记·内则》: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盘与匜(Yi)配合使用,流行于西周至战国时期。盘的作用与现代的脸盆相近,匜则象一只瓢。贵族行礼仪时,往往用匜浇水洗手,用盘承之。铜盘最早见于商代。虢季子白盘铸于周宣王时期,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重器。 毛公鼎——金文重宝 西周晚期 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 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 台北博物院藏 郭沫若先生称毛公鼎铭文“抵得上一篇《尚书》 毛公鼎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498字的长篇铭文。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齐侯匜——政治婚姻的见证 西周晚期 高24.7厘米,长48.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前771年) 匜为盥洗器。此器平盖,龙首鋬,四兽形足。通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