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来人口社区融合问题探究综述
外来人口社区融合问题探究综述 摘 要 在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构建和谐社区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社区融合的理论研究为起点,分别从社区融合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方法、问题成因及对策几个方面梳理有关外来人口社区融合研究
关键词 外来人口 社区融合 社会工作
基金项目:2016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社会治理背景下三亚市外来人口社区融合问题研究”(HNSK(QN)16-85)
作者简介:赵方方,三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088
一、理论研究综述
(一)社会融合理论
社区融合是西方社会学的概念,其研究可以追溯至迪尔凯姆《自杀论》中提到的“社会融合”,而社区是社会的具体化,因此,社区融合是社会融合思想在社区中的重要运用。关于社区融合的理论主要有“同化论”和“多元论”。二者都从文化的角度强调社区融合,但对于解释我国庞大的外来人口的社区融合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周敏与Portes借用默顿的“中层理论”通过分析族裔社区的结构和文化因素提出的多向分层同化理论(Segmented Assimilation Theory)相较于前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指明了为之的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社会排斥理论
该理论主要从制度的角度研究社会融合,由于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弱势群体成为关注的对象,包括农民工、流动人口、残疾人等。同时,博查德等人还对社会排斥的向度进行归纳,包括低消费、缺乏保障、缺乏与他人的互动性的社会活动、缺乏决策权力和缺乏社会支持
综上所述,有关社区融合的理论是社会融合理论的一部分,都是为了解决移民问题而提出的,它本身的舶来性质决定了其解释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对来说,从中层理论的角度开考察我国的外来人口社区融入问题更有参考价值
二、研究对象综述
社区融合的主要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弱势群体中,主要包括这几类:一是农民工群体,例如,湖北农民工(江立华,谷玉良,2013)、浙江镇海乡村农民工(陈世伟,2012)、宁波农民工(郭强,2012)、重庆农民工(董章琳,张鹏,2011)等。二是流动人口,例如,武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朱瑜,2013)、北京市海淀区肖家河流动人口(原晓晓,2015)、江苏流动人口(倪红兰,黄杰,2014)、鹿城区流动人口(邓叶丽,2014)等。三是弱势群体,例如,失独老人的社区融合(方曙光,2013)、社区融合理念下的残疾人康复服务(邓猛,2005)及康复体育模式探索(王文平,2007)等。当然,也有关于社区融合问题的个案研究(马西恒,童星,2008)等
目前,社区融合的研究对象进一步扩大,例如,农民工随迁子女(吴炳辉,2014)、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仰和芝,张德乾,2016)、女性流动人口(姚卉,2016)、被征地农民(孟传慧,田奇恒,2011)等,还包括一些特殊地区特殊群体的社区融合研究,例如,浙江省金华市高校新区周边G村(郑祥福,杨美凤,2012)、甘肃省某民族社区(安?遥?2014)等。还有一些学者将研究对象转向了白领新移民(张文宏,雷开春,2008)、蓝领外来人口(杜鹏等,2008)
早期的社区融合研究多集中于农民工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农民工一样具有流动性的群体也开始受到学者的关注,例如农民工随迁子女、白领新移民、蓝领群体、流动人口,外来人口等,但有关此类群体的研究不多,很多也只是居中于某一具体地区或单个社区,其说明性有待进一步考察
三、研究视角评述
社区融合源于社会学概念,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其研究的视角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其中,从社会学视角切入社区融合的研究最为普遍,例如,童星,马西恒(2008)从城乡二元分治的角度入手,倡导创造一个纯粹个人之间公平竞争的平台。同时,从政治角度研究社区融合的,例如,白晓梅(2012)研究农民工社区融入类型;张江龙,章晓(2010)分析了流动人口聚居区社区融合的主题选择;汤秀娟指出城市流动人口社区融合政策制定的迫切性等。还有仅从经济角度探索社区融合问题的,如林森(2012)研究上海市流动人口经济融合指数。当然还有从心理(崔岩,2012;陆自荣,2016)、体育(王文平,2007)、地理(刘望保,谢丽娟,张争胜,2013)等角度出发,研究不同人群社区融合问题
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很多学者也开始把目光转向该领域,例如,黄叶尧(2016)研究七里塘社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王铭敏(2014)从资本构建的角度谈城市少数民族流动口的社会工作介入;文雅,朱眉?A(2016)探索以“社会支持”为本社会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