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乱的朝代却贡献两个好制度.docVIP

中国历史上最乱的朝代却贡献两个好制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上最乱的朝代 却贡献两个好制度 2016-09-30?史事挖掘机 三国地图 一、三国时期的屯田制度 1.曹操屯田统一中原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频仍,饥荒连年,最大的困扰就是缺乏粮食。当时历史记载道:“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当时各方军队没有敌军的攻击便已自行瓦解,主要就是缺粮。当时在河北的袁绍军队,士兵靠桑椹维生;在长江淮河一带的袁术军队靠蒲草螺肉果腹。因此造成人民互相残食,流离失所,当时一石谷的价钱竟贵至50余万钱,造成州里萧条的悲惨现象。于是曹操提出意见说:“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曹操之意,秦以农事为急务,故能统一天下;汉武帝以屯田之策平定西域,于是曹操取了羽林监颍川枣祗的屯田建议。委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在州郡遍置田官,将所产积贮于当地,以便征伐四方时食用,使无运粮之辛劳。 曹操在献帝初平三年,攻克兖州(今河北、山东)收编黄巾降卒30万,军力大增。继又灭吕布、袁绍,征服三郡乌垣。至建安十三年,曹操以汉献帝名义废三公,自己为丞相。赤壁战败后,致力于经营内部,西进关中,平定陇右,中原遂得统一而稳定。这成功的因素主要是靠屯田政策。 屯田政策的成功,乃前有羽林监枣祗,后有典农中郎将任峻,使曹操与北方群雄混战之际,能推行大规模之屯田以恢复农业生产。枣祗提出,命令地方官将官牛出租,鼓励农民独立生产,成为郡县之编户。同时以所获黄巾资业,包括黄巾士卒及其家属,及大量之无业流民,加以编组,扩大其屯田事业,不但有“军屯”,而且创立了“民屯”,前者以佃兵或屯兵为主;后者以屯田客、屯户为主。 所谓“募民屯田许下”,便是应募而来的屯田户。如此几年经营,使“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任峻”。曹操之能统一中原,枣祗、任峻两人之功实不可没。 2.邓艾屯田极为成功 当时出了一位能臣邓艾。邓艾著有《济河论》,他特别重视水利灌溉,认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 上述计划为司马宣王(懿)所同意,邓艾遂于正始二年,“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 邓艾以骁勇多智而灭蜀(时为后主刘禅),遂官封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其实,邓艾最伟大之处是他所建议的极为出色的屯田计划。 齐王曹芳正始年间(公元204—249年),未攻打蜀国前,计划攻打东吴。邓艾提议使用边防军在淮河两岸屯田,“五里置一营,且佃且守”;“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其办法是:曹军在淮北屯兵二万,淮南三万,共屯五万人,名叫“十二分休”,即战时由一万人种田,四万人打仗;平时则一万人休息,四万人种田。 “计除众费”后,即四万人每年可完成生产500万斛米的任务。即每人年产120斛米(两斛为一石),即十万兵连战五年仍有饭吃。 曹操认为,用此法攻打吴国,无往而不利。遂依计而行,其后吴、蜀两国亦仿效。 曹魏屯田政策颇为全面,不仅在中央、前线屯田,亦在后方(陕西)屯田,有流亡人种田处,即派一屯田都尉管理之。 但有一问题是:春秋时作战者为贵族;汉代作战有义务兵;现在则相反,由军队种田,非农民当兵,所种的田在战争前线的区域,为无主荒田。田地属于政府,人民无私有土地权;收获物属于军队,非属私人。 照社会法律言,兵无公民身份;在经济学上说,种者无所有权,如同王莽时将土地收归国有,成为“耕者无其地”了。 3.孙吴屯田民无饥岁 三国时,孙吴所据有的长江中下游和岭南地区,在汉代尚无屯田设施。 吴国孙权称帝达50余年之久,国富民安。冯熙曾描述孙吴“带甲百万,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所谓金城汤池,强富之国也”。陆凯指出吴国之“先帝战士,不给他役,使春唯知农,秋唯收稻,江渚有事,责其死效”。说明了吴兵既战且耕的特性。 吴国有不少将军带兵屯田,《三国志?诸葛瑾传》载:“赤乌中,诸郡出部伍,新都都尉陈表,吴郡都尉顾承,各率所领人会佃毗陵,男女各数万口。陈表病死,孙权以诸葛融为代表,后代父瑾领摄。”又如《三国志?满宠传》云:“孙权遣兵数千家佃于江北,至八月,满宠以为田向收熟,男女布野,其屯卫兵去城远者数百里,可掩击也。”以上都是属于兵屯或军屯。 吴将朱桓“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朱桓在孙权登位后九年任前将军,率领部曲万人,连家眷共同生活,其实亦是一种兵屯。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吕蒙击俘曹魏部属数万人,孙权因此擢封吕蒙为庐江太守,并将所得人马分而予之,另有赐寻阳屯田600户。可见孙吴初期已有屯田之制。 孙权之重视农耕,可见诸华核上末帝孙皓之疏谏:“大皇帝

文档评论(0)

jwjp0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