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的监测.pdfVIP

2008~2009年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的监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 豆 科 学 3期 2008—2009年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的监测 顾 鑫,丁俊杰,杨晓贺,赵海红,郑天琪,申宏波,刘 伟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佳木斯分 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oo7) 摘 要:为明确近年黑龙江省主要大豆产区灰斑病生理小种的消长情况,在黑龙江省6个大豆生态区收集鉴定出灰 斑病菌样 43份,采用 自行筛选出的鉴别寄主进行鉴定。共鉴定出 18个生理小种,其中1号生理小种仍然为黑龙江省 的优势小种 ,2008年出现频率为 27.8%,2009年为40%。15号生理小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 ;生理小种 ;监测 中图分类号 :$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9841(2010)03·0540—03 MonitoringofPhysiologicalRaceofCercosporasojinainHeilongjiangProvince between2008and2009 GUXin,DINGJun-jie,YANGXiao—he,ZHAOHai—hong,ZHENGTian—qi,SHENHong-bo,LIUWei (JiamusiBranch,Heilongjia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Jiamusi154007,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InordertoclarifythephysiologicalraceofCercosporasojinainthemainsoybeanproductionareasofHeilongjiang Province.Wecollected and identified43 strainsfrom six main soybeanproduction regionusing self-selected differential hosts.Atotalof18physiologicalracewereidentifiedwithrace1asdominateoneofHeilongjiangProvince.Theoccurrence frequencyofrace1in2008and2009was27.8% and40% .respectively.Thephysiologicalrace15showedincreasingtrend yearbyyear. Keywords:Cercosporasojinn;PhysiologicalRace;Monitoring 近年黑龙江省生产上大豆灰斑病病 害发生严 种前3d诱发产生新鲜孢子 ,无菌水制成孢子液,用 重 ¨,已成为影响大豆高产、优质的限制因素之一 , 二层纱布过滤加 3%蔗糖,孢子液浓度为 l0×10视 调查了解大豆生产上病害发生为害情况,筛选和培 野有孢子 8~10个 ,待接种。 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抗病 品 将大豆鉴别寄主分别播种在直径 15cm、高 种选育的前提是抗病资源的筛选与抗病新种质的创 16cm的小泥盆 中,盆用肥沃 田土、沙 、腐熟厩肥按 新。大豆灰斑病属典型流行性病害,间歇暴发,病菌 3:1:1混合 ,每盆播 1个 品种 ,播种数粒 ,留健苗 2 生理小种的组成结构和优势小种种类的变异以及新 株。在第 2片复叶全部展开时接种 ,采用电动吸引 小种的产生都可导致品种 的抗病性丧失 ,进而引发 器带动喉头喷雾器定量喷雾接种 ,每盆喷孢子液 病害流行 ,所 以对灰斑病生理小种的监测可以为抗 3mL,2次重复。接种后在2O~28℃保湿24h,将盆 病育种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 ,是一项十分有意义 的 苗移至苗圃,接种 15d后进行调查 。 基础工作。 灰斑病级别鉴定标准为 :0级,无病斑;1级,小 型褐色斑 ,直径 1mm 以下 ,不产生孢子 ;2级 ,病斑 1 材料与方法

文档评论(0)

zhanglaif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张来法,1962年生人,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教育本科学历,嘉祥县农业局农业经济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济宁市十大科技精英、市百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称号。共获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15项,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6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