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之刍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之刍议

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之刍议   摘 要:清人赵翼在《论诗》中道:“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形象地说明了文章必须创新。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而诗文之所以代变,有其不得不变的原因。其一,这是时代演进的需要,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必然反映到各类文章中,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其二,创新是文学发展的需要。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光芒万丈长”的李杜文章,尚且令人觉得“不新鲜”了,那么文学的出路就只有努力创新了。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要启发、引导学生“脱弃陈骸,自标灵采”,培养学生以自己的高见卓识和新颖的构思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关键词:作文指导;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22-02 清人赵翼在《论诗》中道:“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形象地说明了文章必须创新。“人惟求旧,物惟求新;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李渔《闲情偶记》卷一)“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而诗文之所以代变,有其不得不变的原因。其一,这是时代演进的需要,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必然反映到各类文章中,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李渔《闲情偶寄》卷四)其二,创新是文学发展的需要。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光芒万丈长”的李杜文章,尚且令人觉得“不新鲜”了,那么文学的出路就只有努力创新了。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要启发、引导学生“脱弃陈骸,自标灵采”,培养学生以自己的高见卓识和新颖的构思进行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呢? 一、转变观念,走出误区 晋代的陆机曾经用“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来形象地比喻诗文的创新。赏文亦如赏花,那些前人用过的意与辞,犹如“已披之朝华”,固然令人赞叹、流连,而那些前人未用过的意与辞,却犹如“未振之夕秀”,含苞欲放,令人兴奋、向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既要继承前人的文学成就、优秀经验,又要不蹈袭前人,发前人所未发。文学创作应该“日新其出” 但是,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却存在着大量的贬低学生的才智、削弱学生的信心、压抑学生创新才智的作法,写作崇尚“中规中矩”、“参古定法”,实在贻害极大。一位学生心灰意懒地谈到对作文不感兴趣,问之则说,自己也想写好,可是每每“精心打造”的妙句,常被老师冠以“臆造词语”;“呕心沥血”铺排出来的“气贯长虹”的佳句,却被称为“脱离生活实际”、“缺少生活化气息”;而当其构筑出一道“原计原味”的“生活大餐”,自认为真是“土得掉渣”,可与“山药蛋子”流派一类的“乡土文学”相媲美,不料老师的一句“缺少精心打造”,又让他“如被冰雪” 尤其让他伤心的是同学改头换面的抄袭之作,竟“大获全胜”、“饮誉而归”,被称为“常胜将军”。该生无奈地说,以后自己也学“乖”了,遇到作文题,“撒下天罗地网”,先往自己写过的题目上想,往上靠,有相同或类似的都“顺手牵文”,绝不“另起炉灶”。写出的人物,既可以是可爱的、可敬的、可感的、可叹的,又可以是“最难忘的”、“最值得怀念的”。真的是“一个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 这种“换汤不换药”,“旧瓶装新酒”要求下的“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又有什么文学价值和可观赏性呢?如同玩花、赏月一般,今日看此花,明日复看此花,昨夜对此月,今夜复对此月,“则不特我厌其旧,而花与月亦自愧其不新矣。”学生又怎能不心灰意懒,写些“懒字”,作些“懒文”呢?因此,提倡创新首先要转变观念走出误区,对学生不求全责备、不规定下条条框框,“惟陈言之务去”,只要有合理的地方都要充分肯定。抛掉考试这个“上打师、下打生”的“尚方宝剑”,给学生多一点创新的机会。如指导学生写《绿色》一文,有人想到军装绿,有人想到二绿工程,有人则将高雅音乐比作“沉闷的灰色”、“骚动的红色”中“清纯的绿色”,有人竟想到殷墟出土铜鼎的绿斑,并由此继续联想,铺陈出了一篇斑斓的文字、从而巧夺桂冠 二、尊重学生,凸现个性 俗话说:娘生九子,连娘十性。太白飘逸而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子美沉郁而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名家巨匠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基础各不相同的小学生呢?因此,提倡作文教学的创新,首先要尊重学生,凸现个性。不能因为对方是学生,就一定要给他挑出点毛病来,否则就不足以显出高学生一等似的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文学劳动,看到学生的“奇思妙想”,即使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缺陷,只要是独立思考、独到见解、独自创造,“只此一家,别无分号”,都应首先热情地予以肯定,甚至“言过其实”,大加褒扬。少写一些“没有如何”、“不能如何”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