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庆阳地区农耕文化在先秦文学作品中体现
庆阳地区农耕文化在先秦文学作品中体现 摘 要: 庆阳地区作为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周祖兴建基业到如今庆阳农耕文化节的举办,几千年来,庆阳地区的劳动者们一直传承农耕文化中勤劳朴实的农本思想和纯朴热情的劳动情怀。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是农耕文化内涵的传承历程,在我国先秦时期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蕴涵着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因此通过研究先秦文学作品中庆阳地区农耕文化的内容,可以为庆阳地区农耕文化的研究开拓新视野,也可以在传承传统农耕文化精髓的同时,发展和创新农耕文化内容,充分发挥和利用农耕文化中古为今用的实践价值,进一步带动当地现代农业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庆阳地区 农耕文化 先秦文学作品
庆阳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的黄土高原,地处泾河上游西有六盘山与陇右相隔,东有子午岭与陕西相阻,北有崇山峻岭与宁夏相望,南有董志原横卧其中,中有马莲河系横穿,逶迤向南进入陕西汇入泾河。地域内的气候温和而湿润,宜农易牧,因而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在历史上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庆阳有史记载的农耕史始于距今3700年前,庆阳地区的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北周时期的农耕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周祖居豳,始开农耕、畜牧、蚕桑等,在发展农事、维持部落温饱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周祖农耕的文化萌芽,周祖的“教民稼穑”是庆阳地区农业文明的始祖,周祖时期的农业开辟了我国传统农业的道路,标志着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庆阳的古代农业是传统农业的“北方摇篮”。从2009年9月21日至今,庆阳市举办的几届农耕文化节为我们展示了绿色农产品、民俗文化产品、羊系列产品、草畜产业生产机械等,充分体现了庆阳市近年来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农耕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庆阳地区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这一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是经过长期社会实践积累形成的,农耕文化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农谚、绘画、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广泛的文化类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先秦时期古代文学作品蕴含的庆阳地区的农耕文化,了解先秦时期庆阳地区的农耕文化的状况
一、先秦时期庆阳地区农耕文化发展的社会背景
中国农耕文明的源头可追溯到传说中的尧舜时期。据《史记本纪》记载:“周后稷,名弃……弃为儿时……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从小在玩游戏的时候,喜欢种植麻、豆之类的庄稼,种出来的麻、豆长得都很茂盛。到他成人之后,就喜欢耕田种谷,并且善于观察土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尧帝听说这个情况就举任弃担任农师的官,教民众种植庄稼,天下都得到他的好处,他在农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舜帝说:“弃,你在民众受饿的时候,担任农师,播种各种谷物。”把弃封在邰(今陕西武功境内)以官为号,称后稷,以姬为姓,在唐尧、虞舜、夏商的时代,这一族都有美好的德望。周人先祖弃在农业发展历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伟大人物,他对当时的部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但开创了农业生产技术并使其不断地发展,而且带领部落民众一起播种农作物,使得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传播与发展。弃舜帝时被封为当时主持农业的高级官吏,且世袭传承。夏朝后期,“后稷卒,子不?立。不?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失其官而奔于戎狄之间”[1]。弃死后,其子不?继承。但当时,夏王鄙弃夏朝立国之本的农业,各种社会矛盾趋于尖锐,夏朝的政治已呈衰势。于是,不?带领他的部族向北迁徙到戎狄杂居的地方,秉承先祖的遗训,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不?率领族人到达庆阳一带后“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2],继续发扬先代美德,在此拓土开疆,教民稼穑,并且制定了相关管理条例,用以教化百姓。不?教民稼穑,开创了陇东?r耕文化的先河,不?死去后,他的坟墓就在今天的庆城县。“不?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积蓄。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周人歌乐思其德”[3]。公刘虽然处在戎狄地区,但他继续从事后稷的事业,致力于耕种,在此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他到处查看土地性能,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水,伐取木材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族人的财富,民众都很拥护归顺他。公刘是一位极具组织才能和领导智慧的伟大领袖,直到现在,每年的三月十八日,庆阳、旬邑、长武、彬县等四方百姓都要去公刘庙拜谒祭奠,缅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楼梯的认知《建筑构造识图与制图》.pptx VIP
- 3.5.3 手卫生管理(Word版本).docx VIP
- 国际传播(第二版)第四章 国际传播的主体.pptx VIP
- SH/T 3558-2016 石油化工工程焊接通用规范.pdf VIP
- 案例学AIGC+Premiere视频编辑与特效制作(微课版) -教学教案.docx
- 智慧医疗云平台建设方案.pptx VIP
- 2025湘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 花卉的秘密》教案.doc VIP
- PLC技术应用:博途软件的使用.pptx VIP
- 安川电机 ∑-II系列SGM□HSGDH用户手册.pdf VIP
- 2024年LED行业分析报告:Mini/Micro LED,显示与背光双翼齐飞.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