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芒筒芦笙文化刍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丹寨芒筒芦笙文化刍议 潘广淑(水族) 芦笙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种载体,芦笙文化是传承在少数民族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芒筒芦笙是芦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占着极其突出的位置。研究芦笙文化必然要涉及研究芒筒芦笙文化,探讨芒筒芦笙及其文化现象,对于弘扬和发展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长期生活在丹寨这块圣洁的土地上,耳闻目睹了芒筒芦笙文化这一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现象,深深地被芒筒芦笙文化的魅力感染,对芒筒芦笙文化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搜集和研究流传在民间的芒筒芦笙文化资料,又查阅许多有关芦笙文化历史典籍,综合前人研究成果,逐步领悟到了芒筒芦笙文化魅力的真谛。在此就芒筒芦笙文化谈点粗浅见解,请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1.1.从民族语言学角度来说,芒筒芦笙这个词是由芦笙和芒筒两个词组成的,是根据苗语或水语语义翻译而来的。芦笙,苗语称为“给”(Gix)(黔东南苗语方言丹寨土语,下同),水语称为“印”(jen42)(国际音标标注的语音是黔东南丹寨县龙泉镇高寨水族水语方言,下同);芒筒,苗语称为“懂”(Diongx),水语称为“蹈”(tauo55)。按照苗语或水语语法规则,苗语称芒筒芦笙为“给懂”(Gix Diongx),水语称为“印蹈”(jen42 tauo55),按照苗语或水语语法规则来说,直译应为“芦笙筒”,意译则是“芒筒芦笙”。芒筒芦笙在苗语或水语语义中都有四层含义:其一是指用竹节制成竹筒套挂在芦笙梢上作共鸣器的芦笙,其二是指以芒筒为伴奏乐器的芦笙。其三是指同时吹奏芒筒和芒筒芦笙时所发出的声音犹如初生的太阳光芒四射,是故称之为“芒筒”,又由于数支芒筒齐奏时所发出的声音犹如沉长的“闷雷”之声特别“莽”(mang33),加上芒筒外形构造黑亮犹如巨蟒之躯,是故称之为“莽筒”。芒筒芦笙必须有芒筒配奏才能达到震憾效果。因此,芒筒必须与芒筒芦笙配奏,所以又称芒筒为芦笙筒。芒筒芦笙既可以独奏,也可以与芒筒合奏。芒筒芦笙有芒筒芦笙的独特魅力,通常以曲调和音色来表达。独奏时,音色圆润悦耳,曲调悠扬,节奏明朗,清爽流畅,抒情委婉,似水柔情,每首曲调、每句笙词(芦笙词)、每个音色都反映了情真意切,真乃芒筒芦笙音远播,声声曲调振凌霄。与芒筒合奏时,音色深沉浑厚,声声抑扬,顿挫有节,情景交融,芒筒壮歌,气宇轩昂,每首曲调、每个音符都把“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首首感动上苍,曲曲震憾心灵。倘若在苗族或水族民间大型的节日活动,或是大型祭祖或吊丧活动,只要听到一首首、一曲曲或悠扬委婉,或深沉浑厚的芒筒芦笙曲,你都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到那悲壮的情景之中。这就是芒筒芦笙独特魅力的精髓。 1.2.从工艺角度考察。首先是选材,这是制作芒筒芦笙的先决条件。芒筒芦笙和芒筒的构造虽然简单,但一支(个)高质量的芒筒芦笙或芒筒都取决于选择的材料。一是要选好竹子材料,这是必备条件。由于芦笙或芒筒的每一个音阶不同,选用竹子材料标准也不同。制作芒筒芦笙的笙管和芒筒的簧管选材十分讲究,一般选竹子都是要选白竹,且选生长在向阳坡地的白竹(这种竹皮薄心空、圆滑均匀、韧性好),这种白竹每根竹子的竹节距离均匀,竹管圆滑,竹皮薄,竹心空,最粗者直径只有2公分,一般直径为0.8~1.5公分,这是其他竹子无法与之相比的。二是要选好木质材料,芒筒芦笙的笙斗(亦称气箱)一般都用成材的杉木制作,因为成材的杉木纹路直、木质软、疙瘩较少,容易制作。现在改良芦笙的笙斗也有用红木或青铜皮来制作的。三是要选好金属材料,一般都选用响铜制作(也有用黄铜制作的,但都不如响铜性能好)笙舌(又称簧舌、音舌),因为响铜具有绵、脆、软、弹、韧等性能,打制容易。此外,制作笙管和簧管都离不开金属锡这种材料,主要用锡点缀笙舌,以调整笙舌的音阶和音质,使吹奏时笙舌发出所需要的音质效果。这是最重要的关键环节。四是要选好共鸣器材料,芒筒芦笙的共鸣器多用水竹制作,因为水竹比白竹稍粗,节长、皮薄、心空,绵、软、韧等性能好;芒筒的共鸣筒多用楠竹制作,因为楠竹粗大,皮厚、心空,共鸣性强,并且耐磨,抗震抖性能好。 其次是制作工艺流程,这是制作芒筒芦笙和芒筒必须讲究的工序。一是制作笙斗,将选好的一节杉木(直径约20公分、长约70公分)材料削制成一头为笙筒(吹气筒,长约为笙斗的三分二)、一头为笙座(长约笙斗的三分之一,宽约10公分、长约18公分、厚约8公分,用钻头以与正面成60度斜角钻通六个孔),并从笙筒至笙座(离底端2公分)挖空为笙箱,外加打磨精细、光滑,刷上透明清漆,以备安装笙管之用。二是制作笙管,将选好并通过蒸煮处理防虫后的白竹,按照笙管或簧管所需确定每根白竹长度,在白竹管下端(五分之二处)开一长方小孔,以待在长方孔上安装簧舌。三是制作簧舌,将选好的响铜打制成一小长方形的薄簧片,从簧片中间凿、

文档评论(0)

tdqm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