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门第家风传承.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香门第 家风传承 ——读邓格伟先生《梦鼍集》之《家族回眸》有感 罗明妍 认识邓格伟先生是在2006年春天,当时邓老应邀到我校文学社做讲座,他渊博的学识与谦和的态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于是我每次经过阳江北门街必登门造访,邓老也总会放下手中文稿与我谈天说地,意兴盎然。 我所了解的邓老是位令人如沐春风的仁厚长者,一个古道热肠的学问家。我常常思考,邓老为什么能在人声鼎沸的闹市中固守一方精神家园,保持独立的个性。在拜读邓老大作,《梦鼍集》中《家族回眸》一章后,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书香门第,家风传承。邓老的高祖父邓琳先生是清末一位高风亮节的文人、教育家、社会公益家,他的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后世子孙也自觉地传承着这种优良家风。 奖掖后学 据记载:“邓林,道光26年中举,后屡试不第,转为乡梓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创建南恩书院、字祖庙、同敬文社......掌教南恩、濂溪两书院多年,培育人才不少,阳江翰林姜自驹、姜自驺出其门下。对贫寒学子免收束修。”邓林先生不以科举落第为患,兴办学校,培育英才。他是一介寒儒,深知贫寒学子求学的艰辛,于是免收学费,他对后辈学子的关爱提拔令人动容。 作为邓琳的五世孙,邓格伟先生同样乐于奖掖后学,邓老曾多次在阳江中小学开办讲座、举办书画展,分文不取。我个人也从邓老身上获益匪浅。每次我去拜访他,他必然先关切地询问我近来工作状况如何、读些什么书、有什么疑难问题。有一次,我把我校自己办的《海螺报》带给他看,他接过报纸,并非草草地扫一眼就收下,而是去书房拿了眼镜仔细阅读。他首先称赞片面和色彩都不错,进而指出报头、排版、字体和文章内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他的见解让人特别愿意接受。当时,我刚开始学办报纸,听到各方面的声音批评不少,很少有人肯静下来读一读,并为我提出可行性建议。我只是一个农村中学的青年教师,邓老能够这样真诚热心地帮助我,确实令我很感动。每次离开他家,我都会满载而归——邓老将自己的许多书籍赠送给我。 天道酬勤 邓氏一门中,有几位出身寒微却在某些某些方面成绩斐然的先辈,如邓老的高祖父邓琳先生“幼孤贫,然勤奋好学,擅长书法,各体俱隹......时人有‘邓琳草书可当钱之誉’”,有珍贵的书法作品《神思帖》流传于世。邓老的祖父邓宗鑫先生同样身世不幸,自幼丧父,五岁丧母,家境贫困,无钱读书,但他精心研究手工艺,擅长扎各种花卉、动物,扎的纸鸢远近闻名。 邓老继承其祖上遗风,励精图治,用十八年时间著成《梦鼍集》,将“阳江历史、漠阳风情、名人轶事、收藏文化、宗教史迹、海洋文化”融于一炉,堪称阳江的百科全书。在谈到创作体会时,邓老总是毫不隐讳地说:“我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许多名人都不敢正视自己的出身,避之惟恐不及,而邓老却主动谈及此事。其实,一个人起点越低,在取得成就后就越令人敬佩。邓老读高三时恰逢十年浩劫,而他不忘祖训,不坠青云之志,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坚持“看书、剪报”,“静夜伏案”。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作、采访,成绩却超过了专业水平,这与他的勤奋密不可分。 有一次我发现,海陵岛上有许多地名都以“那”字开头,想到在广西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当地人解释说“那”在壮语里是“田”的意思。难道海陵岛上曾有壮族人居住?我曾问过许多当地人,却无一人知晓,后来我带着这个问题请教邓老。邓老听后首先称赞我问得好,并肯定了我的怀疑,他说两广是古越人居住之地,在古越语中“那”就是“田地”之意。后来汉人南迁至广东,许多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邓老说完还从两个落落大满的书架中抽出一本解释方言地理的书,三两下翻到“那”字解释的一页给我看,果然与他所说的不差分毫。他的博学强志和清晰的条理使我开了眼界。若说《梦鼍集》是阳江的百科全书,那么邓老就是阳江的活字典。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邓氏家族中这三位前辈皆因勤奋刻苦,突破自身自身环境的限制,成为行业佼佼者,这不能不说是天道酬勤。 古道热肠 邓老在我心中是个个非常热情善良的长辈,他了解到我和丈夫都在海陵中学教书,工资微薄,又要供养弟弟、妹妹读高中,就特别关心我们。所以每次我们去看望他时,他总与我们促膝长谈,一方面鼓励我们不要被目前状况所困,而要乐观地面对生活,不断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要做长远打算,想办法改变现状,为我们指出许多出路。每次跟他交谈都会觉得很愉快,信心倍增。邓老自己以写作为生,生活也比较清贫,有一次聊天到中午,他执意要请我们吃饭,怕我们谢绝,就急切地说:“我的经济状况比你们好一些......”如此质朴真诚,真让人无法拒绝。我是外地人,对阳江还不熟悉,每一次拜访邓老时,他亲自送我下楼,还到街口叫了辆摩托车来,交待好地点、帮我还好价才目送我离去。这位老人给了我许多感动,他是当今少有的古道热肠的人,与他交往,令人心中阳光灿烂。 从《梦鼍集》中,我看到邓氏家族祖祖辈辈都不乏重

文档评论(0)

glcc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