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作物害虫及其防治2杂粮.pptVIP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田作物害虫及其防治2杂粮

§2-6 其它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 (Moschler)] 鳞翅目夜蛾科。2005年初次在河北省暴发,是夏玉米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害虫。其幼虫主要咬食玉米根部主根、次生根,可咬断一至数根,常躲在覆盖的碎麦秸下或在2-5厘米的表土层进行危害,不覆麦秸的裸露玉米根部无此虫危害。 (本章完) 二、生活史及习性 (一)生活史 甜菜夜蛾在热、亚热带无滞育现象,终年繁殖为害 在我国北纬38°及1月份4℃等温线以南地区可以越冬,在北京周缘的华北地区可以在温室中繁殖越冬,周年连续发生为害。 2、越冬 田间世代重叠,一般北京露地7-9月为害最重。在菜田常与菜青虫、甘蓝夜蛾、银纹夜蛾同时发生。幼虫老熟后,钻入4~10cm深土层作土室化蛹,蛹期7~11d。各世代中,第1~3代历期短,平均21~25d,第4代达33d。 2、周年 为害 黄河中下游、陕西关中、北京等地1年5代。 1、世代 (二)习性 1、成虫 可远距离迁飞(Mikkola,1965;French,1968;Yathom,1971;Kheyri,1976;Kobayashi,1978;罗礼智,1995) 迁飞性 对黑光灯趋性较强;趋化性(糖醋液)有,但较弱。 趋 性 喜在寄主下层叶背、叶柄产卵,单或双层,覆有灰白色鳞片;以甜菜、灰黎等黎科植物最多。 产 卵 昼伏夜出,上半夜最活跃,无风无光夜晚最适其活动。 活动节律 食物缺乏时具成群迁移习性。 迁移性 4龄以上幼虫密度大时有。 自残性 3龄以上幼虫受惊后落地表现假死性。 假死性 4龄以上幼虫昼伏(潜伏在土缝、植物基部)夜出,夜间取食。 活动节律 1-2龄时小,形成透明小孔,4龄后食量大增,进入暴食期,仅留粗叶脉甚至成光杆。 为害食量 初龄幼虫有群集习性,3龄后分散为害 。 群集性 共5龄,少数为6龄。 龄期 2、幼虫 三、发生与环境关系 (一)气候条件 其幼虫(在2℃以下经数日即可大量死亡) 、蛹(-12℃低温下,仅能耐寒数日)抗寒力弱,因此在东北、新疆及内蒙等地造不成严重,冬季低温是其决定性限制因子。 (二)食物营养 影响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 (三)天敌 在后期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综合防治 (一)农业防治 1、清洁田园。及时铲除田间内外杂草(尤其是藜科、蓼科、苋科),破坏其虫源地、前期适宜寄主及后期产卵场所; 2、合理轮作和品种布局。 3、耕翻土壤。收获后及时耕翻,处理残枝落叶,能有效地破坏害虫的越冬场所。春、中耕,既可消灭田间杂草,破坏其产卵场所和早期食物来源,还可杀伤浅土层的幼虫和蛹。 (二)诱杀成虫 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或高压汞灯等诱杀。 (三)人工防治 结合田间管理,人工摘除有叶背卵块或分散前初龄幼虫群集的叶片等,或捕捉高龄幼虫,降低虫源基数。 (四)药剂防治 一般药剂防治须在3龄幼虫前(有群聚性)的阶段,最佳时期是卵孵盛期,因其幼虫有昼伏夜出习性,时间宜在早晨或傍晚,叶正反面均要充分喷到、喷匀。 1、喷粉 每亩用量1.5-2Kg 5%敌百虫粉(D)(高粱忌用) 4%敌马粉(D) 0.04%除虫精粉(D) 2、喷雾 90%晶体敌百虫 800-1000倍(高粱忌用) 1.8%阿维菌素EC2000-3000倍(持效期长) 20%米满胶悬剂2000倍 灭幼脲3号 8-10 g /亩(兑水喷) 20%除虫脲悬浮剂4000倍液 5%抑太保EC 1500倍 苏云金杆菌(含孢量60-100亿/g),稀至2亿/g喷雾 Bt乳剂500倍。 30%灭乐EC(灭多威+毒死稗)1000倍 37.5%辛乐EC(辛硫磷+乐斯本+增效剂)1000倍 10%歼灭乳油1000-2000倍液 10%除尽悬浮剂3000倍液 30%蛾螨灵乳油1500--2000倍液 16%菜虫一次净乳油1000--2000倍液 5%卡死克乳油1000--2000倍液 先力生物杀虫剂1500--2000倍液 6%烟·百·素乳油1000倍液 50%辛硫磷EC1000-2000倍 40%毒死稗EC1000倍 90%万灵WP 2000倍 2.5%溴氰菊酯EC2000倍 20%灭多威EC1000倍 其他菊酯类等等。 §2-4 蚜虫类 同翅目Homoptera: Aphididae蚜科 Eriosomatidae绵蚜科 一、种类与分布 高粱蚜 Long

文档评论(0)

huayagong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