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般检查第一节全身检查重点讲义
一般检查;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
意识状态
语调与语态
面容与表情,
体位,姿势,步态;性别(sex)不难判断,因为正常人的性征很明显。性征的正常发育,在女性与雌激素和雄激素有关,在男性仅与雄激素有关。
女性受雄激素的影响出现大阴唇与阴蒂的发育,腋毛阴毛生长,可出现痤疮;受雌激素的影响出现乳房、女阴、子宫及卵巢的发育。
男性受雄激素的影响出现睾丸、阴茎的发育,腋毛多,阴毛呈菱形分布,声音低而洪亮,皮脂腺分泌多,可出现痤疮。
疾病的发生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某些疾病可引起性征发生改变。 ;
年龄与疾病的发生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如佝偻病、麻疹、白喉等多发生于幼儿及儿童;结核病、风湿热多发生于少年与青年;动脉硬化性疾病和某些癌肿多发生于老年。
昏迷、死亡或隐瞒年龄时:通过观察皮肤的弹性与光泽、肌肉的状态、毛发的颜色和分布、面与颈部皮肤的皱纹、牙齿的状态等进行大体上的判断。 ; 生命征(vital sign)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体温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
测量前未将汞柱甩到35℃以下。
腋测法由于患者消瘦、病情危重或神志不清而不能将体温计夹紧,致使测量结果低于实际体温。
检测局部存在冷热物品或刺激时,可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1、正常:12~20次/分,
新生儿44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4
2、减慢:<12次/分见于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
3、加快:>20次/分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心力衰竭等。
4、呼吸深度的变化
浅快:呼吸肌麻痹、腹水、肥胖等,以及肺部疾病,如肺炎、胸膜炎、胸腔积液和气胸等。
深快: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代谢性酸中毒(Kussmaul呼吸);5、呼吸节律的变化
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深快→浅慢→呼吸暂停→浅慢的呼吸,周期30s-2min,暂停约5-30s。
间停呼吸:是一种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几秒钟后又开始呼吸的一种周期性呼吸。;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颈动脉及足背动脉等。
两侧对比,缩窄性大动脉炎或无脉症时两侧脉搏明显不同。
同时应注意脉搏脉率、节律、紧张度和动脉壁弹性。;操作规程:
半小时内禁烟、禁咖啡、排空膀胱,安静环境下在有靠背的椅子安静休息至少5min;
取坐位或仰卧位测血压,被检查者上肢裸露伸直并轻度外展,肘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将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气袖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气袖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检查者触及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体件置于搏动上准备听诊;
向袖带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再升高30mmHg,缓慢放气,双眼随汞柱下降,平视汞柱表面,根据听诊结果读出血压值;
首先听到的响亮拍击声代表收缩压,音调突然变得沉闷或消失即舒张压。;血压至少应测量2次,间隔l~2分钟;如收缩压或舒张压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以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
头部的长度为身高的1/7-1/8;
胸围为身高的1/2;
双上肢展开后,左右指端的距离与身高基本一致;
坐高等于下肢的长度。;影响因素:种族遗传、内分泌、营养代谢、生活条件及体育锻炼等。
病态发育:如巨人症、垂体性侏儒症、呆小病、“阉人”症、佝偻病。; 体 型 ; 营养状态(state of nutrition)与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和代谢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好坏可作为鉴定健康和疾病程度的标准之一。尽管营养状态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对营养状态异常通常采用肥胖和消瘦进行描述。;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
一定时间体重的变化
观察皮下脂肪的部位:前臂的内侧或上臂背侧下1/3。; 分 级 ;1.营养不良 摄食不足/消耗增多
体重减轻低于正常(标准体重)的10%——消瘦
极度消瘦——恶病质
摄食障碍:多见于食管、胃肠道疾病,神经系统及肝、肾等内脏疾病引起的严重恶心、呕吐等。
消化障碍:见于胃、肠、胰腺、肝脏及胆道疾病引起消化液或酶的合成和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和吸收。
消耗增多:慢性消耗性疾病和严重神经精神因素的影响,如长期活动性肺结核、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出现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消耗过多。 ;长期消耗增多,体重较标准体重下降10%以上者称为消瘦。
极度消瘦者称恶病质;2.营养过度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肥胖
体重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男性>27,女性>25,即为肥胖症。
常与内分泌、遗传、生活方式、运动和精神因素有关。
(1)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