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地球物理导论PPT教程.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地球物理导论PPT教程

应用地球物理导论 教材及参考书 1、王秀明 《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2、恽玲聆等,《地球物理学原理及应用》,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傅承义等《地球物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1985。 4、史謌《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刘光鼎《地球物理引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要求 课程的基本内容 1、地震波传播理论:弹性理论简介;地震波的形成,性质和类型;地震波的反射和透射;震相。 2、地球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地球的非弹性;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与地球动力学。 3、地震位错和震源物理: 地震断层和震源机制;大地震破裂过程;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测;震源物理理论。 4、地震勘探:地震勘探的基本方法;地震探测的野外工作方法;人工地震探测深部地壳和上地幔。 课程的基本内容(续) 5、 重力学:地球的重力场;地壳均衡;重力测量和重力仪;重力改正和重力异常;重力资料在地壳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6、地磁学和古地磁学:地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法勘探;古地磁学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古地磁的应用。 7、地电学:大地电场;大地电磁测深的原理和应用。 8、地热学:热传递的物理基础;大地热流密度;岩石圈的热-流变结构。 学习重点 地震学理论及其应用 考核方式 期末递交总结报告 主讲教师陈运平联系方式 研究领域:地球物理、岩石力学、计算地球科学 办公地址:地学楼401室 电话电子信箱:chyp@csu.edu.cn 第一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第一节 弹性理论简介 第一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应力与应变 1、应力分析 有关应力的几个概念 体积力——作用于物体内每一点上,如重力、热应力。 面力——仅仅作用在物体的表面上,如两个运动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第一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正应力——垂直于物体内某个给定平面并作用于此平面上的力。 切应力——平行于物体内某个给定平面并作用于此平面上的力。 过一点不同方向面上应力的集合,称之为这一点的应力状态。 应力张量 物体中的应力状态是用应力张量来表示的。 应变分析 弹性理论的基本方程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平衡方程 几何关系 形变连续方程 物理方程(本构关系) 弹性理论的基本方程 平衡方程 弹性理论的基本方程 几何关系 弹性理论的基本方程 形变连续方程 弹性理论的基本方程 形变连续方程 弹性理论的基本方程 物理方程(本构关系) 第一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第二节 地震波的形成和类型 第二节 地震波的形成和类型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形成波源。地震波到达地面时,将引起地面振动,造成破坏。 地震波是弹性波。 第二节 地震波的形成和类型 爆炸对岩石介质的影响 地震断层 地震波的波长和振幅 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 波前、波后和波面 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 地震纵波(P波) 类似于空气中传播的声波 地震横波 (S波) 地震面波 3分量地震仪示意图 振动曲线和波形曲线 振动曲线——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只是绕着平衡位置振动,某个质点的振动位移对时间的函数u=u1(t)就是振动曲线 振动曲线和波形曲线 波形曲线——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振动位移。 宽频带三分量地震仪 地震图 惠更斯原理 1、反射定律 地震概念:震源、震中与震中距等 基本概念: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等 震相 里氏(Richter)震级的确定 ML=logA+2.76logΔ-2.48 震相 P震相和S震相   分别代表来自震源的两种体波。在P震相中,质点沿着波的传播方向运动。在震中距为105°的范围以内,P震相是地震图上的初至震相。其后是S震相,它的振幅、周期都比P震相大,质点运动垂直于传播方向。S波可分为SV和SH两种成分。SV的质点振动限定在竖直的入射面内,而SH的质点振动则在水平方向。   对于浅源近地震,从震源经过地壳上层(花岗岩层)传播到地表的直达波,用Pg和Sg表示。在地壳上下层分界面(康拉德界面C)上传播的首波用P*和S*表示。莫霍界面M上的首波用Pn、Sn表示,该面上的反射波用P11、S11表示。   当震源位于花岗岩中时,在一定距离内可以观测到Pg 、 Sg 、Pn、Sn、P*、S*、P11、S11等震相。    震相 体波传至地球表面可发生一次或多次反射。在反射时如不改变其波的性质,则反射后的震相分别用PP、PPP、SS、SSS等表示。反射后,波的性质也可以发生转换,如SP、PPS等,SP震相表示入射到地表面时为S波,经过反射后转换为P波。   在地核-地幔界面上反射的波用PcP、ScS、PcS、ScP等表示。这类震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