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以茶文化核心的中国西部文化大县.docVIP

建设以茶文化核心的中国西部文化大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者简介: 钟国林,男,四川省名山县人,汉族,生于1966年,大专学历,国家二级评茶师、四川省古玩收藏协会会员。2007年担任茶业发展局办公室主任、08年任县茶业协会副秘书长至今。对蒙顶山茶文化、中国茶具有一定研究。从2005年开始专注古代茶具收藏,现存有汉晋唐宋至民国茶壶、茶盏、茶罐等茶具近200件,其中茶壶100余件,部分邛窑、西坝窑茶具对研究四川茶具发展史、“蒙顶山茶”发展史有重要的补充和佐证作用。 执笔起草名山县茶叶产业“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蒙顶山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划实施细则》等,撰写《整体推进基地建设强力推动茶业发展》 (2009年)、《四川饮茶方式与器具发展变化》(《四川茶叶》2010第二期)、《名山茶经》编委(2010年)、《四川茶经》(2012年)编委等。 联系方式:手 QQ1075423619 摘要:蒙顶山茶文化历史悠久、丰富深厚、影响广泛,是名山文化的根和魂。它的构成非常广泛,是中国茶文化的代表。在新的历史时期,名山县建设以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西部文化大县,应全力做好“三个一,五个结合”,做好规划,制定措施,坚定不移实施“茶业富县”、“文化强县”战略,实现名山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建设以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西部文化大县 名山县茶业发展局 钟国林 名山县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古代遗迹保留较多,文化类型丰富多彩,主要有茶文化、佛教文化、灯会文化、民俗文化、餐饮文化、红军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等,通过对从文化构成、渊源、特点、现状、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比较与筛选,得出具有两千多年植茶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蒙顶山茶文化是名山县优秀文化遗产,蒙顶山茶文化是我县最具特色、最有发展潜力、与建设富裕和谐名山最为密切的文化,是名山的根和魂。以大力弘扬和打造蒙顶山茶文化为核心,建设中国西部文化大县,对于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实施“城市立县、旅游兴县、茶业富县、工业强县”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以产业扬文化,文化促产业,全力打造蒙顶山茶品牌,建设好中国绿茶第一县,实现名山经济、文化和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全面实现“茶业富县”的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蒙顶山茶文化特点 蒙顶山茶文化:指蒙顶山茶在2000多年来的选育、种植、加工、交易和品饮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了较为完整的茶文化遗迹、传统的加工工艺与品种、大规模的生产基地、产量和市场、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全面完整的非物质文化;还涉及汉文化、儒释道三教文化、旅游文化、餐饮文化等。蒙顶山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茶叶史不可或缺的篇章。蒙山茶文化相对于其它省、市、地区和国家的茶文化有它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悠久性。蒙山历史极为悠久,蒙山因大禹蒙山旅祭的故事出自地理文献《禹贡》,人们称蒙山为禹贡蒙山,又被称为蒙顶山。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县人吴理真在蒙顶山开始植茶,翻开了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篇章,吴理真被尊称为茶祖,从此茶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惠及全人类的健康饮品。名山种茶历史从西汉至今从未间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区之一。 (二)独特性。蒙顶山茶因其品质优异,自唐至清列为贡品,历经1169年从未间断,在中国茶叶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蒙山茶经历了一个从药品、贡品、祭品、饮品一个茶叶发展系统完整的过程,其间名茶倍出,贡茶不断,在中国和世界茶叶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蒙顶山是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同时,蒙山古发祥地、大禹祭天之圣地蒙山传统名茶生产基地;蒙山茶马古道的起点地;蒙山佛教文化的源头地;蒙山茶艺茶技的发祥地;蒙山仙茶故乡旅游胜地。蒙顶茶历来以贡茶著称。早在西汉,精制蒙茶工艺已初具雏形。陶谷的《清异录》载:“吴‘僧’住蒙顶,结庵种茶凡三年,味方全美,得绝佳者‘圣扬花’、‘吉祥蕊’,所采不逾五斤”。到了唐代,蒙顶石花、雷鸣茶、火前茶应运而生。唐李德裕入蜀任西川节使,试制了“鹰咀”炒青茶和只蒸不捣的“谷芽”散茶而“其味甘香”、“精于他处”。宋代,蒙饼改作散茶,如“露芽”蒸后不碎,保持芽叶完整,新创万春银叶。明人黄一正《事物绀珠》记载唐、宋古制名茶93种,列于前8种的石花、圣扬花、露芽、谷芽、吉祥蕊、石苍压膏、井冬芽、不压膏等均出蒙顶。宋代以名山茶易马的茶即后称“康砖”、“金尖”等边茶”“藏茶”等多以供应藏民族等熬制饮用——酥茶。明·张谦德《茶经》记载了当时的51个品种中就有改制的“蒙顶甘露”和“蒙顶石花”等炒青茶。 2011年,名山县茶叶加工企业有78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家,生产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红茶、白茶共六大类茶以及再加工茶,产品品种有7

文档评论(0)

nrdu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