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法、“字当腕行”、沈尹默.docVIP

传统书法、“字当腕行”、沈尹默.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者按 一、这是笔者穷极毕生精力所作出的专项研究,现在一再修改下,自己感觉更趋成熟。 二、拙文中使用较多双引号,因为这是采用当事者的原话,须持此本意来解释其内容的。 三、拙文中的逻辑性较强、文字定性较准、词义含意较深,但不能因此前看后忘而导致曲解。 四、能够把我国传统书法中的法书定义昭告于天下,应该说功在当代书法教育利在传统艺术千秋! 五、笔者深切感谢《中国文物报》编辑部给予公开发表的机会!也代替 历代先人们再次深表谢意! 六、从2007年7月25日星期3起《中国文物报》总第1540期,(收藏鉴赏)周刊第181期,为连载上。2007年8月8日星期3《中国文物报》总第1544期,(收藏鉴赏)周刊第183期,连载中。2007年8月15日星期3《中国文物报》总第1546期,(收藏鉴赏)周刊第184期,连载下。 传统书法、“字当腕行”、沈尹默 上海涤尘居沈纯理 过去我们学习传统书法,往往不问传统书法的基本定义就开始盲从了,而且要耗费大量时间,有时效果并不理想,结果还是不容易弄清楚怎么回事。现在可以简而言之地讲:传统书法主要是指世代相传中具有代表资格的,是以真迹中最高等级、最优秀书写技法为先导的,含有统一的内涵,并已形成主体特征方面的具体形象。又必须清楚什么是书法?“书”就是写,“法”当然是强调要用方法去写。学习书法原本就是要讲究书写技法,以及字内的学问,所以要从传统书法中,厘定出书写技法中的基本笔法,及其属性与分类,并形成体系性的研究,予以互证来证实其本质的存在。我们应该懂得:只有从传统书法中提取出其中最优秀的技法,才能满足书法教育和形成传统书法学的需要,更能顺利地开展各个专项的有效的研究。 本文主题限于篇幅,有着不易展开的难度,所以笔者只能提纲挈领地应用图表阐述,把传统书法最重要的性质提取出来。当明确了拙文主题中最基本的定义后,才能依序对每个小标题陆续展开。这是在作最简约的论述,但还得仰仗读者们在逻辑的推理下有个睿智的抉择。 一、现实中发现的问题 (一)有一件值得我们关注的事。笔者在1989年赴WX市考察时,偶然听到一位写欧(阳询)体的书法家讲:“我市书法家协会主任某某讲:‘写颜真卿字体的,往往不会写行书’”,其实写欧体的也同样如此。至此,言者无意闻者有心,因为笔者也曾有过类似的体会,虽然没有练过颜、欧体,但敏感到当初练过柳(公权)体,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结合自身情况再想到他人,才能觉察到在传统书法中,有的体例确实是不利于发展行书,并且觉得这问题还有个历史性的根源未被发现,而且继续对后人造成影响。于是作了初步的调研,从普通书法爱好者到书法家,从小年龄到大年龄,尤其是集中在以颜体为主攻目标的人,结果得出:他们在书写行书的能力和“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米芾书体上,实在是难以合拍,更是有着难于入门的麻烦。后来经过技法的系统性研究后,才能发觉:这是由书写技法所造成的,是属于运腕与否,即严、宽形式的区别,也就是相对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书写技法。 (二)在现实中大家都以为:只要能写一手好看的字,就算懂得笔法了,其实并非如此!同样在传统中,也不要以为任何历史人物,写了一手漂亮结体就肯定其擅长笔法,这正是“古之善书者,往往不知笔法”的道理所在。为了说明问题,不得不提及宋、元年间有位鲜于枢(1256--1301)和同时代的赵孟頫(1254—1322)。赵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元仁宗称他为书画绝伦,传世作品也很多,粗略地看他的书作,觉得这样评价并不为过,尽管他精通六书,正草隶篆甚能为之,但他仍然不属于笔者的研究对象。有位书家介绍《赵孟頫小楷汲黯传》时评论:“用笔清峻挺拔,笔力沉劲入骨不仅点画‘精到’细腻,而且结字朗逸”。可是《赵孟頫妙严寺记》中的大楷却大相径庭,全文共400字,建字底有三只、而平捺的之字底有三十一只,发现其中没有一笔平捺是规范的,这究竟是风格还是无能呢?笔者并未急于下结论,而是扩大了考察范围,结果是:除了小楷外,赵写中、大楷书字体时,在基本点画中的捺画,当书写时技法始终欠妥,尤其是在行书中的平捺更为突出,在“下笔处”的展毫技法也常有不足。这样笔者要问:“同样是楷书,不过是大小字体的不同,为什么技法会有这样大的差异?涉及到写行书时尤其欠缺”!而苏轼讲:“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说明楷、行书技法是要一致的!据此而言:“鲜于枢就没有出现该现象”,看来赵是无能于取得“得笔”的效果。笔者认为:要验证书写技法时,最好把小字的基本点画放大,技法幅度也会随之增大,正好可以检验用笔技法,如果缺乏技法的话,那么马上就会露出馅儿,因为这是需要应用技法来处理的,所以要对每个放大效果中的细节,诸如:“下笔处”的展毫现象,体现基本点画的用笔规范,对笔锋顺逆开合的实际应用、牵丝位置的不断变化等加以审核。现在有人讲赵孟頫小楷技法怎样好,只是局限于小楷,确实没能

文档评论(0)

ogdy6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