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永恒的白桦作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罗斯永恒的白桦 ——读叶赛宁 俄语系 2012110111 姚江华摘要:叶赛宁是深受俄罗斯人民喜爱的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诗人之一叶赛宁的诗歌创作风格随着人生经历的变换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以五个主要人生阶段为基础,体会不同人生阶段的心路变化,解读诗人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特点。 关键词:叶赛宁 诗歌 浪漫 民族 在俄罗斯璀璨的诗歌殿堂中,有这样一位充满田园气息同时略带忧伤的抒情诗人,他才华横溢,热爱乡村,热爱祖国,却在矛盾的爱中英年早逝。俄罗斯人民视他为白桦树的化身,世世代代传诵着他的诗歌,这个人就是叶赛宁。 叶赛宁(1895~1925)苏联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04?至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开始早期诗歌创作。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约旦河的鸽子》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美好憧憬。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1921年离开意象派。?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式的酒馆》,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1925年 11月因抑郁症住院治疗, 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叶赛宁的诗歌创作风格随着人生经历的变换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人民钟情于他的诗歌,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无论他的笔下写出什么样的诗句,你可以感受到这一切都是发自内心,一切都浸满了俄罗斯的民族气息。接下来,将以诗人五个人生阶段为基础,解读他不同时期的诗歌特色。 一,早期诗歌创作,对大自然和祖国无限热爱。 少年时期的叶赛宁一直生活在梁赞省奥卡河畔,每日欣赏着祖国最纯净的自然风光,目睹乡村人们快乐自由的生活,这一切成为了诗人早期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 以诗人最早公开发表的诗歌《白桦》为例: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雪绣的花边, 缀满毛茸茸的树杈, 一串串花穗, 如洁白的流苏垂挂。 在朦胧的寂静中, 伫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 闪着晶亮的雪花。 徜徉在白桦周围的, 是珊珊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 ? 在这首诗中,诗人主要以冬日亭亭玉立的白桦树为意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景,寄托了自己对纯洁美丽的白桦的喜爱。叶赛宁早期的诗歌,如《寒冬在歌唱,又像在呼寻》,《纺歌》,《日出》等,都是诗人用文字的画笔勾勒了俄罗斯乡村的美丽图景,有自然风光,也有人民丰富的劳作和娱乐生活,借此表达自己纯净又热烈的对自然的爱,对乡村的爱。这一时期,诗人对祖国也同样怀着赤诚的情感,诗人在《罗斯》一诗中沉痛地写道:“黑压压的乌鸦哇哇地叫,这是无数可怕灾难的预兆。旋风使森林的树木七扭八歪,湖面上溅起的浪花像寿衣似的飘摇……”虽然一改浪漫的笔调,但同样用真情触动着读者,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诗人心中的悲泣,听到诗人叙述的战争给农民带来的苦难的沉痛声音。 凭借着这些动人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富有俄罗斯特有的民族风情的图景,叶赛宁为当时死气沉沉的俄罗斯诗坛注入了清新的空气,如同从梁赞省飞来了一只金丝雀,唱响了一曲婉转动听的歌谣。 二,革命时期,对祖国的未来殷切期待。 随着革命的浪潮,诗人亲眼目睹了农民分得土地后的幸福场景,十月革命的风暴带来了叶赛宁诗歌创作上的转折,使他面向革命题材。如这一时期的《约旦河的鸽子》 “人们啊人们,我的兄弟! 我们大家都会在将来, 定居在幸福的村庄里, 在那里踩出一条银河来。 逝去的和正在消逝的, 切莫舍不得把它丢弃, 在盛开铃兰的地方, 定比我们的田野美丽。“ 这首诗以及 《天国鼓手》等,都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欣欣向荣的革命事业最美好的祝愿。然而,当时叶赛宁尚未从根本上了解革命和苏维埃制度,他幻想革命是建立“农民的天堂”以代替农民世世代代所处的不合理的地位。当他渐渐认识到革命的弊端,就转向了诗歌创作的下一个阶段。 三,栖身意象派,颓废诗风备受争议。 这一时期,一方面诗人感觉自己心中的净土——乡村会随着工业化受到威胁,另一方面遭遇了婚姻的破裂,诗人一时间只能在酒馆中萎靡度日,但颓废的生活状态对于一个诗人来说亦是创作的灵感来源,此时的诗作虽然一改往常的清新,以“无赖汉”自居,援引了很多诸如“粪便”之类的意象,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与其他无病呻吟的意象派诗人不同,即使他在哀叹,那也是来自最真实的对祖国的失望,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如这一时期石破天惊的集大成之作《普加乔夫》。诗人通过塑造农民起义英雄普

文档评论(0)

tfig8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