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毛诗派对比兴的重新整合.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毛诗派对赋比兴的重新整合 经过毛诗派的重新整合,赋比兴开始以一种崭新的理论姿态――作为诗歌表现形式的基本范畴――出现在中国诗学的地平线上。在毛诗派整合之前,赋比兴很可能和风雅颂一样,也是诗体。 一、整合赋比兴:从诗体到诗法 1、在毛诗派整合之前,赋比兴很可能和风雅颂一样也是诗体。 之所以强调赋比兴在毛诗派整合之前“很可能也是诗体”,是因为这种意见,是受郑玄一个猜测的启发,只得到《周礼》中两条零星材料的支持。这些材料是: 《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郑玄《周礼·春官·大司乐》注说,“大师教六诗”教授的对象是“瞽矇”。 《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师》章说,“瞽矇” “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贾公彦《周礼?大司乐》疏中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九功之德,皆可歌,谓之九歌”。 “六府三事”之说,见于《尚书?大禹谟》:“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善,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帝曰:俞。地成天平,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水、火、金、木、土、谷”,即水利、天时、工具、资源、土地、作物培养,是当时物质生产的六大源泉,所以合称“六府”;“正德、利用、厚生”,即端正对人、对自然的态度,合理开发人力和自然,全面推动社会发展,是指导当时物质生产的三大原则,所以合称“三事”。“六府三事”,是当时悠关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九个方面,所以合称“九功”,即整个社会都应该下功夫去实践的九大领域。在这九大领域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知识,谓之“九德”。“德者,得也”。“九功惟叙,九叙惟歌”,九大实践领域积累下来的经验知识,是靠浓缩成歌谣的方式传授的。典籍中称作是出自黄帝时代的“断竹”歌、《蜡辞》,很可能是“九德之歌”遗留下来的断简残篇。 “六诗”,则关系到当时的精神生产。按《周礼·大司乐》里的说法,当时的精神生产,是以“大祭祀、大饗、大射、大师、大丧”等仪式活动,去实现“致鬼神,和邦国,谐万民,安宾客,说远人,作动物”的文化使命。瞽矇“掌《九德》《六诗》之歌”,“九德之功皆可歌”,“六诗”也应该“皆可歌”。“六诗”既然皆可歌,“六诗”就必然有各自不同的调性,“赋比兴”就和“风雅颂”一样,都是诗体。“六诗”即“六种诗体”之间的差别,可能仅在所承担的文化使命的不同上。按《周礼》等典籍提供的材料,“风”主要用于“谐万民”,“雅”主要用于“安宾客,说远人”,“颂”主要用于“和邦国”。《周礼》还说,“大祭祀”时有一个重要的仪式,是“太师帅瞽登歌”。所歌何歌,旧注不详。想来应该是类似于楚辞中铺述各路神祗神性的《九歌》。而楚辞恰好是赋体文学的始祖。“大师”时有一个重要的仪式,是太师帅瞽“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旧注说“执律”就是“吹律以咏”。想来应该是临战的前夕,用狂歌酣舞形式,扮演敌我交战过程,以排比歌咏的方式,铺述本国军队的辉煌战绩,以鼓舞士气。楚辞中的《国殇》,或许就是它的遗响。“大丧”时有一个重要仪式,是太师“帅瞽而廞,作柩谥”。“廞”是“大丧”中的一个仪式,把最能代表死者生前业绩的器物陈列出来,太师帅瞽朦们对着陈列物,即兴舞唱,赞颂死者生前的辉煌。旧注说,“廞”就是“兴”。所以,“赋比兴”三体,很可能是主要用于“致鬼神”和“作动物”。和风、雅、颂三体诗相比,赋比兴三体诗巫术歌舞的成分更多一些。这决定了风雅颂三体诗和赋比兴三体诗一存一亡的历史命运。 2、周诗里为什么只剩下风雅颂三体?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传云:“吴公子札聘鲁,请观于周乐,公命工为之歌风、雅、颂”。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周礼》明明说“大师教六诗”,周诗中为什么只有风雅颂三体诗?赋比兴三体诗哪里去了?早在汉代,郑玄的学生张逸就提出过这个问题:“何诗近比赋兴?”郑玄在“答张逸问”中说:“比赋兴,季札观乐,己不歌也”。说的是季札观乐时,赋比兴三体诗的乐调早就失传了,所以只剩下风雅颂三体诗。 赋比兴三体诗的乐调为什么会失传?章太炎在《六诗说》中依据典籍中提供零星线索,有一个系统猜测。章太炎猜测说,赋比兴三诗无论是文化功能还是存在样态,都和风雅颂三诗有明显的不同。赋比兴三诗的文化功能是“致鬼神,作动物”,更多地带有巫术歌舞的内容。不同于已经经过“去魅”化处理过、用于“和邦国,谐万民,安宾客,说远人”的“风雅颂”。在形式上,“赋”者铺也。赋重“铺陈”;“比”者辨也。比重排比;“兴”者廞也。兴重罗列,三体诗在形式上都具有铺张排比、繁琐复杂的特征,不像形式单纯、篇章短小的风雅颂那样便于讽诵,不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掌握不了。传习这三体诗的人,需要高度的专业化。而专业人才总是相当有限的。另外,赋比兴三体诗多用于“大祭祀、大师、大丧”等未脱巫术歌舞习气的纯仪

文档评论(0)

hgcm7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