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斟慢品打油诗.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斟慢品打油诗.doc

细斟慢品打油诗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里,饮酒赋诗的正统诗歌,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等早为人们广泛传唱,而作为诗词歌赋另一支的酒类打油诗,却鲜为人知。这与历代正统诗歌不予首肯有关,但并不影响其生命力和价值。      自醉打油诗      醉态千差万别。明代《解愠编》中有一首题为“酒戒”的打油诗,活化出这样一种自醉的醉鬼形态。诗曰:   一盅笑宴宴,两杯喜沾沾。   三瓯颜色变,四碗发狂癫。   言语无关裹,唠叨有万千。   骂街寻斗殴,挥臂抡双拳。   口嘴尖如钻,腰身软似棉。   行如风摆柳,坐立总蹁跹。   在作者犀利的笔触下,好酒者如何成为醉鬼的过程,乃至醉后近乎于地痞无赖的丑态,被几笔勾勒出来,宛如一幅幅街头漫画,形态逼真。其实,诗人不惜笔墨铺陈渲染,其立意其构思如语法中的半面语一样,就在于“酒戒”。      “醉”人打油诗      有些人醉酒,不限于“骂街寻斗殴,挥臂抡双拳”的“自我游街”状态,还常常去“醉”人。传说生性浪漫的唐伯虎一次去岳母家,醉后倒床便睡。妻妹见姐夫所盖棉被半落于地,便入室为其盖好。这时,迷迷糊糊的唐伯虎伸手便抓,妻妹很是反感,于是写下一首打油诗:   好心给盖被,却来抓我衣,   原道为君子,谁料是赖皮。   ―可气!可气!!   次日,唐伯虎醒来,一见这首打油诗,立即想起梦中所为,心中很是懊悔和羞愧,遂也写了一首打油诗,为自己辩解:   酒醉烂如泥,怎辨东与西;   原想拉妻子,不知拽小姨。   ―失礼。失礼。   唐伯虎的岳母读了这两首诗,好笑之余,一则深感自己劝酒有责,二为消除姑爷与俩女儿间的误会,仿其模式,也写了一首打油诗:   伯虎拉妻衣,竟误拽小姨:   怪我劝酒多,两两莫相疑。   ―正理!正理!!   这三首打油诗,俗言俚语,独具魅力;生活细节,极富情趣。小姨子的恼怒,唐伯虎的尴尬和狼狈,唐伯虎岳母的长者之风,无不跃然纸上,让人在嬉笑打诨中警醒自身。      论酒打油诗      人们对酒历来各执一词。传说宋朝苏东坡和佛印和尚以“酒色财气”为题对诗,各抒己见。   请看佛印和尚的诗: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往墙里藏。    若能跳到墙垛外,    不活百岁寿也长。   再看苏东坡的诗:    饮酒不醉最为高,    见色不迷是英豪;    不义之财切莫取,    和气忍让气自消。   这两首诗风格幽默,语言俏皮,道理彰著,主旨突出。前一首把酒看成洪水猛兽,排为四戒之首,反映了 “人生在世,惟酒色财气最不可沾”的一种偏颇观念。而苏东坡的饮酒观因辩证灵活、切合实际为古今大多数人所赞同。   看,小小的打油诗,也能探讨饮酒与人生的大问题。      节酒打油诗      酒的消费量在古代和年景好坏有直接关系,现代和饮酒人收入密不可分。所以,善饮和好饮者在“手头宽裕”时,亦应“居安思危”,不可“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明日喝谅水”。《古今笑史》里一则题为“荒年戏语”的打油诗,就突出地体现了这一观点。诗曰:丰年人不觉,家家喜饮酒;荒年要酒吃,除却酒边酉。   这首打油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和拆字的技巧,教育善饮者要防患于未然,否则,将陷入“除却酒边酉”,只能喝水度日的窘境。读后,在玩味其戏言俗趣之余,更应感悟其深刻的思想寓意。      戒贪打油诗      古代酒类打油诗,不仅有对善饮好喝者的,还有对卖酒者的。《世界五千年幽默总集?中国卷》中就有这么一首:   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   井水当酒卖,还说酒无糟。   这首诗说的是个故事。古代有个道士,为了报答多日未收酒钱的老板,一日对老板家的井进行了一番点化,结果,其井水比酒还要醇香,乐得老板连忙称谢。三年后,道士再次造访。酒店老板得陇望蜀:“这酒甚好,只是无糟,要有就锦上添花了。”道士气愤其欲望膨胀,于是,把手一挥,拂袖而去。井水片刻枯竭,酒店老板傻眼了。   这首打油诗,在揭示一种社会现象的同时,给人更多的是不尽的思索和玩味。 5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